日本朝日新闻搞的这个排名不具有国际权威性。
日本游客最多的是来自中国,无论哪个景点,哪个购物区,都能看到大批中国人,在商店,营业员大都会讲汉语,引导中国游客购物,不亦乐乎。
中
我对本次问题不给于任何的价值判断,只是在平时在世界各地观察中国游客的过程中有一些感受和观察。我只是想根据我这些年行走中的观察和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有限经历特别简单地提出三点可能的理由。
其一,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确实与大多数国家的人们、文化、社会等不一样。我想,不管在餐厅里、大街上、地铁里、还是博物馆里,很多中国人的行为和那些行为支配现场的感觉和氛围是很多外国人从未见过,从而难以适应,甚至产生排斥的。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只是凑热闹的事情,在外国人看来或许是占领了公共空间和秩序的,我也能感觉到不少外国人把中国游客在公共空间里的一些行为视为危害公共秩序的行为。
我突然在脑海里想起了一个场景。我之前,其实至今仍然无法理解的是,我曾在北京乘坐地铁时,有些小孩子站在车厢的椅子上玩儿,有的还大声跳舞什么的。小孩子嘛,调皮、天真是可以理解的。无法理解的是,周围的家长不仅不阻止自己的孩子这些损害公共秩序和规则的行为,还大声故障,似乎在鼓励孩子好好玩儿。如果在日本,家长一定在现场小声、悄悄但好好地教育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合产生羞耻感,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能够意识到在公共场合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其二,中国人太多。毕竟人多嘛,什么人都有。我相信,中国也有不少游客是相当文明的,而且,有些中国人看到自己同胞的不文明行为,对此感到丢脸或羞愧。据说近年以来每年有一亿人次以上的中国人出境旅游,那么,有些人不文明也相当正常。何况,我们外国人容易注意到,甚至放大的往往也是那些不文明的人的行为,而不是那些循规蹈矩、默默地扮演文明的旅行者。我个人认为,观察和理解中国问题,还是要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其三,很多中国人在民族性上有着一种把哪里都当家的潜在意识和行为模式。不管是在布拉格还是纽约,东京还是曼谷,我发现很多中国人出境以后来到异国他乡,但并非把它当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国”,所以,很多人在中国国内怎么扮演,到外国以后也继续怎样扮演,两者之间几乎没什么区别,何况,如今好多中国人出境到外国以后也只说中文,甚至只听中文,跟中国的游客在一起说中国的语言,有的还甚至吃中国的饭。假如中国游客把自己前往的哪里都当做自己的家,那么有些外国人对此感到不适应和不接受也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崛起所包含的所谓“另类性”就更加凸显出来了。
我也想起了曾经看到过不少次的场景。有些中国游客在旅行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为了表示不满或抗议,对当地的“外国人”用母语(中文)强有力地主张自己的立场、观点、要求,明明知道对方是一点听不懂的,但她们不管对方听不懂,早就也忘了在那里自己才是外国人的身份,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一堆自己的想法,然后,说完就走,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我望着那样的场景,一言难尽,反正,中国崛起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的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