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上的中国科学家是谁?他对中国作出哪些贡献?

这是值得全国人民永远怀恋的伟大的革命先烈,为祖国安全奉献出生命的伟大科学家郭永怀同志!郭永怀先生是北京大学物理系高材生,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停课,后来辗转到西南联大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5 19:01:10

郭永怀先生是北京大学物理系高材生,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停课,后来辗转到西南联大学习。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郭永怀先生顺利通过考核……先后留学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师从当时被誉为世界“航空动力之父”的冯.卡门教授,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在美国著名学府康奈尔大学任教授,是康奈尔大学三个顶尖航空动力学的主持人之一。 

郭永怀的科研之路高光而显赫。他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他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上个世纪40年代,郭永怀已是闻名世界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和空气动力学家。

郭永怀先生时刻不忘为自己的祖国作出贡献,他到康奈尔大学任教时首先就说过,“我在这里是暂时的,以后随时可能离开 ”。

因为国内内战,49年国民党战败,美国不想为社会主义阵营培养人才,为中国留学生回国设置了重重障碍。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同年8月,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了大使级会谈,经过中方外交人员的努力,美国被迫取消了中国留学生离境禁令。但以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科学家带回任何文字资料,吴永怀先生为了能够顺利回国,只好当众烧毁了所有的珍贵文字资料和研究成果。

1956年动身回国, 1958年,郭永怀与钱学森等负责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短短几年,他在力学方面的科研成果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回了所有专家,中国决定自己搞原子弹,郭永怀,彭桓武,王淦昌是最早的核武器研究三大支柱之一。

1963年,郭永怀先生被调往青海核武器研究基地(221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1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郭永怀是唯一一个跨核武器、导弹、卫星三大科研项目的高级科学家。可惜在68年12月5日凌晨因飞机失事,壮烈牺牲,临死也要与警卫员誓死保全绝密资料。

郭永怀先生在航空动力学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假如他和著名冶金学家姚桐斌先生(被迫害至死)没有死于1968年,他们两个一个着力研究航空动力学,一个专门研究金属材料合成,那么我们的飞机发动机技术应该已经过关,也不会受制于欧美俄的技术壁垒。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