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是理”,这里的“心”,并不是指我们身体里面这个肉团心,是指精神层面的那个“心”,而精神层面的“心”,也不是我们整天胡思乱想的那个“心”,那个“心”只是一个虚妄不实的颠
“心即是理”,这里的“心”,并不是指我们身体里面这个肉团心,是指精神层面的那个“心”,而精神层面的“心”,也不是我们整天胡思乱想的那个“心”,那个“心”只是一个虚妄不实的颠倒心,“心即是理”的心,指的是我们不生不灭的那个妙明真心。
至于这个妙明真心,只有通过努力亲自去体验才可以明白,语言、文字就无法表达清楚了,我们没有真正的证到那个境界,无论怎么说都是隔靴搔痒,抓不到实在处,所以只能借两段禅宗语录,来间接的帮助我们从外围作些粗糙的了解。
六祖慧能
《六祖坛经》里面记载了六祖慧能几句话: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里的“自性”,指的就是心的本体、本质,心的本质,按王阳明的话讲,就是“天理”,就是那个去除了私欲蒙蔽的“心”,也是那个昭觉灵明的“良知”。
心中有杂念,就相当于是镜子蒙上了灰尘,不再光洁,也好比是水中混入了泥沙,不再清澈,但我们要知道,无论是灰尘也好,泥沙也罢,它们都是客,而不是主人,灰尘不会因为落到了镜子上,就变成了镜子,泥沙也不会因为混入了水中,就变成了水,不是这样的。
灰尘即使落到了镜面,它还是灰尘,泥沙即使混入了清水,它还是泥水,一切都没有变,透过这些灰尘和泥沙,单看镜子和水,它们的本质还是光洁、清澈的,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只要去除了杂念,妄心就变成了真心,六祖的五个“何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出来的。
百丈怀海
怀海禅师,是六祖慧能的第四代传人,慧能传南岳怀让,怀让传马祖道一,马祖座下三大士中,百丈怀海就居其一,他有一段话说: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王阳明“昭觉灵明”的出处就是百丈禅师的这段话,“灵光”就是我们的心体,当我们通过一翻修行,将心中的杂念去除以后,此“灵光”自然“独耀”。
这种光耀,是超越一切“根尘”的,“根”就是我们能看、能听、能嗅等等的一切功能,“尘”就是我们所见、所闻、所嗅等等的一切范围,这个时候,我们的灵耀之光,照破了一切“根尘”,朗朗乾坤,纤毫毕现,这就是“真常”的境界。
这种境界,绝非是任何一种语言和文字所能够描述的,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心性无染”,只要我们做到了这个,我们就明白了“心即是理”,明折了理在心中“本自圆成”的道理,用王阳明的话讲,“不须向外添一分”,就是这样一个境界。
总结
所以,“心即是理”是一种掐两头的说法,一头是它的初始状态,在我们的心本还没有受到染污之前,这种状态,已经是往者不可追了,那么另一种就是最终的成功状态,通过努力,我们把心中的污垢给清除了,把来我们心中做客的那些私欲妄想给请走以后的状态。
当一切返朴归真,回到了它的原始状态,我们再来体会我们的心,就会发现它昭昭灵灵,一切无所不有,无所不具,天地万物,原来尽在此一心中,除此一心,别无一事,别无一理,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大圆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