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鸿章对外国人懦弱屈服,但对胡雪岩等自己人毫不手软?

李鸿章先生只是文人,生逢乱世,勉为其难,做了国之重臣。也许有人觉得他贪权且平庸,其实这只是今人的看法。
没落的国家,没落的时代,鲜有栋梁之材,李中堂已经是晚请的大才了。当时曾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1 01:32:36

李鸿章先生只是文人,生逢乱世,勉为其难,做了国之重臣。也许有人觉得他贪权且平庸,其实这只是今人的看法。

没落的国家,没落的时代,鲜有栋梁之材,李中堂已经是晚请的大才了。当时曾国蕃丶左宗棠等贤达人士皆是高龄,后来的康有为、谭嗣同之流,皆是浮夸之士。

做个义愤填膺的人,不难。来个慷慨激昂的演讲,也容易。但是沉下心来做实事,着手去处理好实际问题,就会很困难。

例如,汪精卫也曾是愤青,也曾是满腔热血的革命者,等到自己手握大权时,就是另一回事了。试想一下,假如戊戌变法成功了,康有为之流手握重权,又当如何。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李中堂也确实有缺陷:

1,没有国际视野,不擅长处理外交事务。

①李中堂不太擅长在列强之中周旋,不太擅长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国谋利。

②李中堂对国际格局,看不太清楚,对国际格局走向,缺乏认知。倘若清朝当时死巴美国,千万百计与美国交好,说不定受损会小一些。

2,书生气太重,缺乏判断力,政治嗅觉不灵敏。

①不重视“远交近攻\"的祖训。

例如,清朝面临的直接威胁就是沙俄丶日本。李中堂没有处理好,与这两国的利益关系,也没对这两国进行重点盯防。

②中日甲午大战之后,其实日本已力竭。《马关条约》是日本诈清朝的,如果清朝摆出一幅,不惜再战的架式,哪怕是李中堂只是满口硬话,估计日本方面也会见好就收,中日两国会签下一份让清朝损失小得多的协议。

总而言之,由于李中堂缺乏国际视野,书生气太重,缺乏判断力,政治嗅觉不灵敏,导致他在对外事务上表现不佳,给人懦弱胆小的感觉。

也是由于李中堂缺乏判断力,书全气太重,所以不擅长化解矛盾,处事的灵活度不够。因此他不太会处理,与持不同政见者的关系。而且对持不同政见者态度强硬,手段强硬。他始终都没能缓和与左宗棠大人的关系,对待红顶商人胡雪岩,那就更不屑一顾了,能打压就打压。

李中堂的作为,是文人政客的通病。古今中外的文人政客,大都如此。例如美国现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女士,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韩国总统文在寅……,都有文人政客的毛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