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步10年,跑得难受的经历,有比赛,也有平时。
1.比赛
每年都会跑马拉松,如果到了35k之后依然跑得轻松,一般都是要PB的节奏。
撞墙跑崩的时候,都难受。
这时候每个公里牌都觉得特
我的经验是,跑步中所谓的“困难期”更大层面是一种主观性的感受,而客观方面的原因只占很小的比重。
首先,我是把跑步作为一个“正式”运动看待的,也就是说,每次跑步之前,我都要做半小时左右的准备活动,让身体充分预热,让关节打开。这样做的好处是从你跑出第一步开始,你的肌肉、关节和步伐都是顺畅的,而不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困难期”的程度和到来时间。
我想说的是,所谓的困难期,如果有的话,基本是一种主观的消极感受而已,它一般出现在接近半程的当口。这个时候,你的心肺开始与你身体的无氧状态进行协调和抗争,你的潜意识会跟你说:“太累了!现在连一半的路程都还没有跑到,你是没有办法完成全程的;不如放弃吧!这样你就能舒服了......。”
而一旦过了半程,情况就会渐渐变得好起来。你可以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来安排,比如过了半程以后,你可以在心里说:再跑一公里看看。跑完一公里后,你会发现比前半程跑的轻松。因为距离目的地更近了,这时你的信心会增加不少,你甚至会加速向终点跑去,你也可能会对自己的“实力”感到吃惊:这个时候自己居然还能加起速来。于是越跑越有劲、越兴奋。你甚至会“放飞自我”,比如说比平时多跑一公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