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钟临终前对宝玉说的那番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秦钟也是最懂宝玉的,临死却劝他读书?这里面大有深意。
这是第十六回的片段。
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6 17:47:50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秦钟也是最懂宝玉的,临死却劝他读书?这里面大有深意。

这是第十六回的片段。

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脂砚斋评:

[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

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

一、

秦钟将死之时还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可见秦钟真是多情的种。

但是宝玉来了,对于智能儿,对于家里的财产,他却没有给宝玉说起。只说了那句,但却是最重要的一句。

秦钟的意思是,我们年少轻狂,你和我都太过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好好读书,不去安身立命。

现在,我要死了,回顾这些天,这些事——大闹学堂啊,我的智能儿啊,我的老父亲。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的任性妄为造成的。实在太不该。倘若,我有好好念书,就不会有学堂风波,我的姐姐也不会挂念着我,病也不容易好。我也不会被父亲打。

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与我天涯相隔,生离死别。倘若立志功名也就有能力去保护自己心爱的人。哎……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确实是真心悔过。

秦钟说完长叹一声,语气里充满的是悔恨。他劝宝玉也是真心。

秦钟为家里唯一的血脉,家里的独子,父母为秦钟上学东拼西凑,姐姐也因为秦钟不学好气的不吃饭了。

家里给予了他重大的希望,而他生前并没有意识到。他遇见宝玉之后,有了大闹学堂,有了与智能儿云雨,哪有真正学习?

他白白的把自己大好前途断送了。倒死,千般往事萦绕心头,他回忆起以前种种,长叹不以……

二、

这句话同宝玉挨打后,黛玉说的“你可都改了吧”有异曲同工之处。

你可都改了吧。黛玉是最懂宝玉的,她这样说是真的让宝玉改吗?去让他好好念书不与琪官这样的朋友结交吗?

当然不是。黛玉并不想让他改过。黛玉说这话是无奈的。她明白,如果宝玉还要继续这样不认真念书,还可能会再被打。黛玉这般只是希望宝玉能够好好的,不要再受皮肉以及精神之苦。可是,她何尝不明白,自己这句是多么没有力量啊。这样说只是为了我一点宽慰。

总不能劝宝玉继续玩世不恭吧。

所以,理解了黛玉的话就能懂秦钟了。秦钟也是懂宝玉的人。二人同样不爱读书。为什么最后却劝宝玉去安身立命?

因为没有办法。秦钟觉得自己这般下场全都是他日不好好用功造成的。即便自己十分不愿读书。但是,作为宝玉的好朋友,他不想看到宝玉未来同他一样的下场。只能如此劝诫。他是希望这句话能够点醒宝玉。而我们都知道,这肯定不会的。

宝玉忍受着朋友逝去的痛苦,怎能听得进去?即便是听得见,但以宝玉现在的经历他是断断不明白的,也绝不会接受。

这世上有些路,过来的人会告诉你这条路不好走,不要再走了。而你呢,也许有年少轻狂,骄傲任性,非要自己尝试走的。

可是,走过去受了伤,才发现,原来当初前人的话是对的。

秦家的人出场是最早的,也是走的最早的。

秦钟和可卿的出现都带有点醒之意。

秦钟将死之时劝诫宝玉去学习,而可卿临死劝诫的是凤姐勤俭持家。

我们知道,后文中,确实贾府慢慢的走向衰败,革职的革职,能好好读书做官拯救家族的却没几个人。

所以,秦钟和可卿的规劝都是对的,也都是真心的。只是,宝玉与凤姐都没有听进去罢了。

欢迎关注我——神瑛私语。带你读红楼。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