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坎坷的朱可夫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名令人佩服的元帅?

如何准确评价朱可夫,确实是一言难尽,我想我们还是回过头去阅读他本人的著作《回忆与思考》,从中了解朱可夫的成长历程和战胜日军、德军的功勋。下面把华西列夫斯基元师在《回忆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8 02:09:09

如何准确评价朱可夫,确实是一言难尽,我想我们还是回过头去阅读他本人的著作《回忆与思考》,从中了解朱可夫的成长历程和战胜日军、德军的功勋。下面把华西列夫斯基元师在《回忆与思考》中的序言奉献给大家,他对朱可夫的评价是概括全面。

《回忆与思考》 前 言

 苏联元帅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1896年12月2日出生在卡卢加省斯特列尔科夫卡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0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3年制教会小学。由于家境贫寒,朱可夫不满12岁就被送到莫斯科当学徒。在学徒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通过了市立中学全部课程的考试。

1915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2年,朱可夫应征入伍。1918年8 月他志愿参加了红军,成了一名红军骑兵,开始为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而战。

在国内战争期间及其结束后的年代里,朱可夫从一名红军骑兵排长,一步步成长为红军高级将领。

1939年6月,朱可夫被任命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群司令员。他指挥苏蒙军队同侵蒙的日本关东军作战,取得了哈拉哈河战役的重大胜利。随后,他担任了基埔特别军区司令员。

1940年,苏联恢复军衔制,朱可夫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朱可夫担任过方面军司令员、国防人民委员会第一副人民委员、副最高统帅等职。他还多次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代表赴前线协调指挥两个或多个方面军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他亲身参加并指挥或筹划过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乌克兰会战、解放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

1945年,朱可夫被委任为驻德苏军总司令。同年5月8日,他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接受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6年回国后历任苏联陆军总司令、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苏共中央候补委员、委员、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

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元帅在莫斯科逝世。

苏联元帅朱可夫所著自传体回忆录《回忆与思考》于1969年由莫斯科新闻社出版社首次出版,1974年再版,1978年第三版问世。此书曾被译成17种文字,行销26个国家,受到苏联国内外读者的高度评价。

朱可夫元帅曾在《回忆与思考》第一版出版后对该书做了大量补充修改工作,因此,第二版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与第一版有所不同,新增了《最高统帅部》一章,第一版的第十一章《从叶利尼亚到列宁格勒》扩展为《肃清叶利尼亚凸出部之敌》和《列宁格勒保卫战》两章,而《结束语》一章则是作者为第二版付印所写的说明,是他在逝世前的几周才完成的,同时,作者对其他内容也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1978年《回忆与思考》第三版出版时增加了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为此书写的序言。

本书据莫斯科《新闻社》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回忆与思考》第三版摘译而成。

因篇幅所限,本书简略选译了朱可夫青少年时代及和平年代部分的内容,重点选译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各章。

本书在时间次序、内容及结构上完全依照原文选译,相信较好地保留了原著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序 言

在纪念苏军建军六十周年之际,苏联元帅朱可夫所著《回忆与思考》一书的第三版与读者见面了。

此书前两次大量发行,数量多达360万册,行销26个国家,被译成了17种文字,获得了苏联国内外读者的普遍赞誉,是一部最有价值的苏联军事回忆录。

此书成功的原因何在呢?

首先,其作者、杰出的苏军统帅和军事将领是作为目击者和参加者,以其深厚的爱国热情,全面、客观地描述历史事件的。在生动而独特地陈述大量真实史料的同时,作者令人信服地介绍了苏维埃国家军事史中的重大事件,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还唤起了他们对往事的反思。

本书和一般的回忆录一样,具有自传性质。作者讲述了一个从11岁就被送到“人间”的农民后代的艰苦童年,讲述了他如何像千百万工农青年一样手拿武器加入刚刚建立的苏联红军行列保卫苏维埃政权,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如何为他们所有的人提供了新的条件,指引他们走上了广阔的生活之路,帮助他们在祖国和平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展现自己的能力与才智。

但书中占主要地位的乃是对伟大的卫国战争的描写。

 亲身参加过人类历史上这次最大规模战争的人写成的讲述战争中的战役和战斗行动的书籍不下900部,然而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当属其中最优秀的一部。书中极其深入客观地展现了战争的全景及政治、社会和军事侧面。

 经受过严酷的士兵生涯考验的朱可夫元帅高度评价了士兵、军官和将军们的劳动以及他们自身对胜利进行各次战役做出的贡献。在历次战役中,他与之保持最为密切的联系的不仅有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员,而且还有战斗在各主要作战方向的兵团、部队和分队的指挥员及普通战士。这就使他得以深入了解下属的情况,为指挥他们行动、率领他们争取胜利提供了条件。

书中阐述了进行对敌武装斗争的方法和形式的主要发展趋势、进程和主要阶段,讲述了军政干部战役战术技能的提高。这本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它教育人们积极奋勇地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号召人们为祖国的自由和繁荣去建功立业。

我很了解朱可夫元帅。我和他是1931年初在我们同时到任的陆海军人民委员部初次相识的。朱可夫被派到红军骑兵监察部,而我被分在军训部。

在三个月后的各监察部全体党员大会上,朱可夫被选为党委书记。可以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指挥员和坚定的共产党员,他当时就在同志们中间享有很高的威望。

临战前一年,命运再次让我们相聚在当时他领导下的红军总参谋部。我当时是在作战部工作。但令我最难忘怀的当属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紧张的日子。我们两人都直接参加了许多次重大战略战役的筹划与实施,比如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白俄罗斯及其他许多次战役。我们两人当时都指挥过方面军,朱可夫在战争期间指挥过5个方面军,而且总是在最重要的作战方向,也就是从那时起,从1942年8月起,他成了副最高统帅。我们两人都曾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苏德战场最重要的地段协调各方面军的作战行动。

我们为共同研究最高统帅部的历次任务不止一次一起通宵达旦地工作,不止一次坐在一起共同思考紧急情况,不止一次共同与其他军官和将领一起拟订数十次各种规模战役的计划。他为其中每次战役、战役的构思和内容注入改革与创新精神。他是为军事生涯而生,为战斗而生。我认为,朱可夫是杰出的统帅天才。在像彻底粉碎法西斯德国军队这样辉煌的战争中的苏军统帅的光辉群体中,他是最为出色的一位。

在战争的每一阶段,在解决战略、战役或组织问题时,朱可夫都以原则性,以清醒而冷静的才智、战役决定的果敢著称,以善于对形势进行透彻而准确的推断、对事态的发展作出可靠的预测、善于确定对敌发动决定性进攻的时机而著称。他在采取最重要的决定时表现出的镇定和冷静令人惊叹。他是一个胆识过人而又泰然自若的人。即使在最困难、甚至最危急的时刻,我也从未见到过朱可夫惊慌失措或意气消沉。恰恰相反,他在这时总是精力充沛、聚精会神、坚定如恒。

 就以1941年10月敌人兵临莫斯科城下时,斯大林与朱可夫进行的谈话为例:“你肯定我们能守住莫斯科吗?我怀着沉痛的心情问你这个问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请你对我实说。”

 朱可夫立即回答:“我们能守住莫斯科,这毫无疑问,但至少还需要两个集团军及哪怕200辆坦克。”

从这段对话中不难看出来可夫作为一个统帅的性格特征:坚定、信任部队的力量和英雄主义精神、信赖后方对前线的支援和苏联人民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这就是最高统帅部总是派朱可夫到苏德战场最艰难和最重要的方向去的原因,而他也总能胜利完成所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我认为,《回忆与思考》一书无可怀疑的价值在于,书中以战争史实令人信服地再现了列宁党作为胜利的鼓舞者和组织者的作用。作者强调指出:党中央委员会始终关注着进行军事行动的一切主要问题,其中包括建立战略预备队、根据战争各个阶段的要求对部队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整等。

朱可夫的军事回忆录首次全面忠实地介绍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活动及其对各条战线上战斗行动的指挥是毫不为过的。他介绍了最高统帅部的工作作风和方法、最高统帅部会议实况、战局和战役问题的解决、最高统帅部与方面军和集团军指挥部的关系及其在大大小小的部队生活问题方面的权威性。

与此同时,朱可夫对最高统帅部工作中的失误,对我军在战场上的失利也不是以缄口不言来回避,而是怀着每位苏联人都能理解的沉痛心情坦诚直陈并加以分析。

作者指出:最高统帅部以批评的态度对待所犯的错误并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

 《回忆与思考》一书中讲述朱可夫担任方面军司令员的篇幅占很大比重。读者从中亦可获得教益、陶冶情操。朱可夫的统帅经验丰富而广博。通过他的实践活动不难发现,苏军统帅艺术以明确、果敢、善于正确计划与组织军事行动、善于在主要方向创造必要的兵力和武器优势、利用合围、截断、分割等这样的有效方法实施进攻而著称。

作者关于如何英勇地进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而是周密计划斯大林格勒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及苏军其他各次进攻的叙述尤为引人入胜。

朱可夫的回忆录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伟大卫国战争的历史,而且同时又是同那些妄图抹杀苏军对战胜法西斯德国贡献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斗争的有利武器。

朱可夫运用手中的事实表述了苏军作战艺术的有力方面、展现了苏军作战艺术对法西斯德军作战艺术的无可争辩的优越性。

正如我所指出的,朱可夫的回忆录首要讲述的是伟大卫国战争、战争的经验、完成将人类从法西斯德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伟大使命的苏军面临的困难和取得的辉煌胜利。

有些书风行一时后就无人问津了。但朱可夫的书却生命力持久。这样的命运也是该书当之无愧的。

 我想用书中未可夫的原话来结束我的序言:“我总是感到人民需要我,而我却总是亏负他们。如果思考人生的意义,这是最主要的。我个人的命运仅仅是苏联人民共同命运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实例。”

只有感到自己的生命与人民紧密相联的人才会令人羡慕。以这样的人的生活和活动为榜样才是值得的。

两次苏联英雄、苏联元帅A.M.华西列夫斯基

1977年9月24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