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马良和马谡是什么关系?

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诸葛亮和马良的关系特好,在马谡失街亭的时候,诸葛亮要斩马谡时也是经过思想斗争的,斩吧,对不起马良,不斩吧,不彰显军纪的严明,斩吧,与马良说不过去,不过,到最后,诸葛亮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3 21:59:21

题主问三国时期的马良和马谡是什么关系,作为铁打的三国迷,当然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下面是我的具体阐述。

刘备曾说过“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其中马氏五常说的就是马良、马谡等兄弟五人,白眉最良是褒奖马良的话,因为马良天生白眉,是刘备手下的政治家、军事家。

马良字季常是马家老四,马老大字伯常,马老二字仲常,马老三字叔常,马谡马幼常是老五,他们是按“伯、仲、叔、季、幼”这么排的。

其他三位虽名不见经传,但马良、马谡还是有得说说的。刘备刚到荆州时马良跟随刘备并为其效力,与诸葛亮关系很好,惺惺相惜(可见马良才能,确实不差),刘备进取西蜀,马良被任为左将军掾,辅助关羽驻守荆州。刘备东伐时,其以侍中身份招纳了武陵五溪少数民族。后刘备兵败彝陵,“良亦遇害”,估计和张南、傅彤等一样死于战场上,死时三十六岁。英年早逝,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马良是死得其所,马谡可就是死得那么憋屈了(说憋屈也不对)马谡字幼常,和其兄一起从事刘备,虽得诸葛亮赏识,刘备却不怎么欣赏他。(刘备评价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后来这句话真的应验了。)

失街亭,孔明挥泪斩马谡。真不舍得斩也不得不斩,恨得牙痒痒的心态,诸葛亮把马谡斩了。马良去世后,马谡一直跟在诸葛亮身边,充当智囊团,也提过很多有用的建议,以信服人,七擒孟获就是他提的,也很有效,诸葛亮对他特别信服。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城望风而降。连收三郡,一时间军士士气大振。魏主急令司马懿前来阻挡,张郃为先锋,街亭为攻守重镇,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任命马谡为主将,王平副将率五万人马先来驻守街亭(原意为阻兵于街亭之外,以逸待劳,待魏军赶到时杀他个措手不及,然后大军长驱直入,直捣洛阳),但是只知道纸上谈兵的马谡彻底的理解错了,他以为要固兵把守,所以按兵书上说的屯兵于高坡,进攻时由上而下,以一当十,王平将军怎么劝都不听,无奈自引两千人马驻扎于山下。后司马懿率军赶到将山上大军层层包围,并不决战,只断粮草饮水,山上不攻自乱,街亭失守,预示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彻底失败,使魏军警觉,布重兵把守西线,蜀军再无奇袭洛阳的可乘之机。继夷陵兵败之后,蜀军再次大败,军心涣散,诸葛亮此时感觉自己就是千古罪人 。

一边是多年挚友,一边是法严军威,诸葛亮不得不斩马谡以正军威,并自降三级,对自己和三军一个交代。

好了,这就是马良、马谡他们兄弟二人的故事,支持原创,为我加油!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