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首先作为同行恭喜您,终于快要有自己的品牌了,这也是我们餐饮人最终的一个梦想。从您的问题来看,您应该是厨房出身,那么说,首先产品和技术对您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我们今天在
感谢邀请! 我有一个非常棒的案例分享给楼主请楼主过目:
十年前一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曾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非议不
断。现如今的北大硕士去卖米粉,大众坦然接受,创始人非常淡
定坦然。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引人流,让它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
力,让传统的餐饮业变得更加好玩。在移动互联时代即使做很小
众的产品也能很好地活下去,这是一个商业文明和科技不断进步
时代,是社会的幸运,更是每一位个体的幸运。
今年四月,《我硕士毕业为什么卖米粉》在朋友圈广为传播,
此文的作者是米粉店“伏牛堂”的创始人张天一,生于 1990 年,
北大法学硕士。创业三个月后,最令他兴奋的收获不是把店“做
大、做强,有更多店、融更多钱、招更多人”,而是……?以下
为他在一个沙龙的讲话全文,答案等你揭晓:
一、不想堵车才骑自行车
简单的说我就是卖米粉的,我的店叫伏牛堂,今年 4 月 4
号成立。最早是由我和三位小伙伴,凑了 10 万块钱,找了高大
上的环球金融中心的地下室的拐角,开了一家 30 平的、比路边
摊好一点的牛肉米粉店。到今天伏牛堂运作三个月,我们更好、
更强大的朝外 SOHO 店也开起来了。三个月,我们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呢?
首先团成员从原来的 4 个人变成了现在的 14 个人,以及场
所由最早的 30 平方变成了现在的 180 平方。短短三个月,我们
的人员翻了将近 300%,场地面积翻了将近 400%。我遍查人类
发展史,达到这样快速发展的组织好像只有一个,就是我们党。
所以目前来看,伏牛堂还是一个比较有前途的企业。
现状看来比较风光,但不妨把镜头倒回三个月前,看看我
们的苦逼岁月。我们是怎样开始的?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卖米粉?
说到卖米粉这个话题非常沉重,因为就在半年前,我还是
一个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从来没想过创业。我学
金融法,工作去向很窄,苦逼的人去金融街,牛逼的人去投行。
所以找工作时,我产生了两个困惑。
我发现现在不是项目招投资人,而是投资人追着项目跑,
钱没地方去。
这就像我每天去伏牛堂上班,路过国贸时的一个场景:三
环路上永远在堵车。国贸是个好地方,大家都想去,可更有可能
的结果,不是大家都到了这个好地方,而是都堵在了通往好地方
的路上。
所以每天早上八点半,我最爽的一件事,就是骑着我的破二
手自行车,慢悠悠把一辆辆奔驰、宝马、丰田、本田甩在身后。
创业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被动选择,我不想堵车,所以选择骑
自行车。我们是非主流创业者,被逼出来的,恐惧一种生活,所
以选择另一种生活。我们知道如果做不好,只能苦逼的回到不想
过的生活上去。
这就是我创业的初衷。决定卖米粉时,心里压力非常大。
硕士毕业出来卖米粉,怎么跟老师、朋友、周围人说?困惑很大,
心理负担也很大,几宿几宿地睡不着觉。直到有一天,我北大的
导师吴先生给我讲了一个 50 年代中国发生的事情。
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接见北京的一位掏粪工人。他是
全国的劳模,当时刘少齐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你
我本无不同,只是分工有别,都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故事是一
个 50 后讲给我这个 90 后听的一个发生在 50 年代的故事,居然
给了我非常大的触动。他给我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一件再小的
事,只要肯用心去做,做一辈子,最后都会实现你的个人价值和
社会价值。
二、别拿互联网思维说事
很多人说伏牛堂是一个互联网思维经营的米粉店,对于这
种论调,我只有两个字回应,呵呵。我们就是一个卖米粉的,最
终吃到嘴里的就是一碗米粉。所以要澄清一下,我们是一个非常
传统的米粉店,虽然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平台上演讲,但跟互
联网关系真心不大。
但是作为一群在互联网时代从事传统行业创业的年轻人,互
联网到底有没有给我们带来改变呢?这一点我不能否认,互联网
确实对我们的商业是有影响的,但仅局限于三点:
1.借互联网吸引人流
我们只有 10 万块钱,10 万块在北京找一个像样的地方,
搞装修、搞风格,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找来找去最后找到环球金
融中心地下室的拐角,一个没有人敢接盘的地方。但是我们一看
乐了,这就是我们要的地方,一流的商圈、十流的位置。我们相
信互联网可以给我们引来人流,所以愉快地选了这儿。
2.借互联网精准找到消费者
湖南米粉在过去的一百年间,都没有在北京打开过市场,
因为它又油又辣,根本不是北方人的菜。包括今天也有很多人给
我们伏牛堂提建议,说你的米粉太辣了、太油了等等,但是我的
米粉依然是这么油这么辣。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在这个互联网时
代,我能精准地找到北京大约 30 到 40 万接受我这个口味的湖
南人。我不需要满足 2000 万人的胃,我只需要坚持做我自己就
好了。
3.借助互联网保持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餐饮是封闭、保守的,它全部的核心秘密在于厨房,
厨房的核心秘密在于招牌菜的配方。可是对我们而言,我的厨房
是开放、公平、包容的,伏牛堂的核心配方我们会以漫画的形式,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如果感兴趣甚至可以来伏牛堂
找我教你。我清楚地知道,既使我交了这个配方,明天我旁边出
现伏猪堂、伏鸡堂、伏狗堂,但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真
正的生机在于我们运营了三个月,我们有了 8 个 QQ 大群、3 个
微信大群,以及微博上这将近 1 万人的湖南人的粉丝群体,这才
是我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这三点是互联网对伏牛堂这样一个传统餐饮企业带来的改
变,但远远没有到思维的层面上。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总结互联
网对我们的影响,我总结了一句这样的话:互联网为我们 4 个一
无所有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坚持做自己的机
会。要知道在传统时代,一个人没有资本,面对强大的社会与现
实,要谈自己、做自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但至少现在看起来,
我们做到了。
经历了这样三个月的历练也好、体验也好,我发现现在我
的生活节奏改变了。在马路上遇到发传单的同志,我一定接过他
的传单对他笑一下,因为我自己给伏牛堂发过传单,我知道这个
事儿有多难。每天用完洗手间,一定要把洗手间擦干净,因为我
自己给客人收盘子,我知道保洁阿姨一大早起来收拾洗手间有多
难;晚上回家看到门口站着的保安大哥还是早上那位,我一定对
他笑一下,因为我自己当服务员,我知道脚在地上站一天是什么
样的感觉。
这可能是我创业三个月以来最大的收获,我曾经想,如果
我毕业了直接去当公务员、去当律师,我会想什么?说我想的更
多的可能是公务员怎么更快地升迁,律师怎么更快地当上合伙
人。虽然学校教过我为人民服务,但我从来没有在学校里见过什
么是人民。所以,如果有一天伏牛堂确实经营不善,我回到老路
循规蹈矩的生活,怎么办?可能我真的会坐下来,安安静静地想
一想,如果我是公务员,怎样为人民服务。我这个年纪,可能是
心怀梦想、迫切要实现个人价值的时候,这时如果一些事情给我
们点醒一下,告诉你应该考虑考虑怎么才能为社会创造什么样的
价值,这可能是人生一辈子的财富。
四、餐饮也可以很好玩
伏牛堂一个传统餐饮企业,可又是一群 90 后在做,在尊重
传统行业规律的基础上,难道它不应该变得更好玩儿吗?我同意
这点,只要我们把米粉做好,伏牛堂它应该更好玩儿,那怎么来
玩儿呢?
有一句话叫做万物皆可连,不仅人跟人之间可以连接,事
情跟事情之间也可以连接。所以未来在做好米粉的基础上,我们
会把一切看上去跟米粉没有关系的东西,都连起来。我们花 7 天
时间统计过一个数据,发现来伏牛堂消费的顾客超过 45%是湖
南人。那未来伏牛堂能不能做大数据企业,能不能针对顾客群挖
掘数据,甚至说米粉是免费的,我制造一些消费场景,去卖湖南
人需要的东西。例如这件霸蛮衫,不是湖南人只会觉得这两个字
很怪,湖南人就明白其中意思。这本来是我们所有的伙伴穿的衣
服,但不停有湖南人问卖不卖,现在已经卖掉 300 多件。未来
的伏牛堂有没有可能一半吃米粉,一半是服装店呢?我觉得是有
可能的。
普通连锁餐饮企业是一切都要标准化,但我们不这么做。
我们第一家店是拉面风格,第二家就是咖啡店风格,用的是皮沙
发。北京有车库咖啡,为什么不能有车库米粉呢?为什么大家不
能边吃米粉边聊事儿呢?现在我们就在办这样的沙龙,效果很
好。
你来店里吃米粉,店员跟你掰腕子,赢了免费,输了付双
倍,多的钱我会捐给公益组织。未来我希望伏牛堂每一个店都好
玩儿,都能给顾客带来不同的体验。再比如在北京做湖南米粉,
最难的是南北方的水质有别。我们就想有没有可能用科技手段来
解决,就跟大洋彼岸的美国公司联系,问 3D 打印能不能打印牛
肉米粉。米粉没聊明白,但下半年他会推出一种专门打印食物的
3D 打印机,确定至少能够打印一种糖果,叫伏牛糖。我们也不
知道它有什么用,纯属因为好玩儿。
这就是我对伏牛堂的一个预期,能够把很多靠谱、不靠谱
的想法马上实施。就像手机一样,可能我们传统的店只是一个手
机而已,未来真正的价值取决于,我们有多少好玩儿的 App 加
载进来,让它的功能更加强大。
五、未来卖掉十万碗粉
我们尽力地让伏牛堂更有趣,但还是会反复遇到一些朋友
说,我们做的事情不像改变人类未来的科技企业那样炫酷。但我
前几天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人类登月时,整个计算机系统
的运算能力赶不上今天的一台 iPhone,但当年人类就是凭着这
样的科技,迈上了走向探索外太空的第一步。而今天每个人都拿
着这样一台可以把人类送上月球的手机,干的事情却是刷朋友
圈、刷人人、刷微博。我得出的结论是,改变人类未来的从来不
是科技。科技是手段、是工具,不是目的,改变人类的只能是我
们人类自己。
在这个人人都在谈颠覆、谈改变的时代,我认为真正炫酷的
事情,是能不能让人回归人本身,回归人性。所以我坚定地认为,
那些每天在我伏牛堂上演的事情,就是一件酷炫的事情。一位写
字楼里衣衫革履的先生,或衣冠楚楚的女士,他走进了我的店,
点了一碗又油又辣的米粉,10 分钟之后,他衣冠不整、满头大
汗,更有甚者哎呦喊辣。或者一个原本口音夹英夹中的人,吃了
一碗米粉后会统一地变成湖南的塑料普通话。这种人心的回归是
我认为最炫酷的事情,它和做谷歌、做 App 一样有趣、有意义。
在这样一个大家都在谈情怀、谈思维的时代,我觉得与其整天谈
这些有得没的,不如好好地把我的粉卖好。因为当一个时代大家
都追捧一个东西的时候,恰恰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时代缺
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