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国宪法中这样写道:“印度的国防政策应致力于通过谈判和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维护南亚大陆的持久和平,同时将保持军队的高度战备能力,以回击来自外敌的任何军事侵略。”目
印度共和国宪法中这样写道:“印度的国防政策应致力于通过谈判和地区各国之间的合作维护南亚大陆的持久和平,同时将保持军队的高度战备能力,以回击来自外敌的任何军事侵略。”目前,德里政府将武装力量视为保障其国家安全和领土安全、推行其区域政策的最重要保障手段之一。鉴于此,印度军队的建设,包括空军的发展、现代化武器的装备、各兵种部队组织机构的完善、部队管理系统效率的提高,都一直备受世人的关注。
印军前身为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雇佣军,1947年印巴分治后始建分立的三军,1978年创建独立的海岸警卫队。
在立足南亚、称雄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强国的思想制导下,印度推行 “地区性有限威慑”的军事战略。根据这种战略,印度平时把45%左右的陆、空兵力部署在西部边境,突出“进攻态势”的特点;把25%左右的兵力部署在北部边境,保护其“既得利益”;把30%左右的兵力部署在纵深地区,作为战略预备队和内部治安力量。海军在沿海部署东、西两支舰队,活跃于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重点放在西部,对付与其利益相冲突的国家并保护自己的海上经济利益和石油通道。空军重点部署在西部和首都附近。
印度还推行核威慑的政策。如何保证军备发展不影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新的国策,印度防务决策层经争论达成共识:发展核的军事用途,实施核威慑。其目标:一是对拥有核武器的北部邻国实施低度核威慑;二是同巴基斯坦进行核竞赛,不仅在常规武器上而且在核武器上压倒巴,以慑服对方;三是以核武器为后盾,把驻印度洋的外国军队作为核打击目标,以达成“劝阻”外国干涉南亚和印度洋事务的目的。印度深远的考虑是把核武器发展作为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一条终南捷径。在失去原苏联的核保护伞后,印更加强了发展核武器的信念,立场更趋强硬,不屈从国际社会的压力,拒签核不扩散条约。在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印度除有能携带核弹的远程轰炸机外,正在研制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多次试射成功的“火” 式中程导弹射程达2500千米,打击范围令国际社会尤其是印度四邻深为忧患。
印度陆军总兵力110万人,编有5个军区,4个集团军12个军部35个师(3个装甲师、4个平原整编师、18个步兵师、9个山地师和1个炮兵师)以及15个独立旅(7个装甲旅、5个步兵
旅、2个山地旅和1个空降/突击旅)、1个“普里特维”地地导弹团、4个防空旅和3个工兵旅。上述部队包括59个坦克团(营)、355个步兵营(其中包括25个机械化步兵营、8个空降营、3个突击营)、190个炮兵团(其中包括1个重炮团、2个火箭炮团、50个中型炮团{内含11个自行炮团)、69个野战炮团{内含3个自行炮团)、39个山地炮团、29个高炮团)、2个地空导弹大队,(每个大队含3-5个导弹连)、15个地空导弹团。陆军航空兵编有22个直升机中队(其中5个反坦克中队)。
主战坦克:3414辆(估计有1100辆库存),其中T-55型约700辆、T-72型约1500辆、“常胜者”1200辆、PT-76型90辆、“阿琼”式约14辆。
步兵战车:BMP-1型350辆、BMP-2型1100辆。
装甲输送车:OT-62/64型157辆。
牵引式火炮:4175门(估计有600门库存),其中75毫米1115门、105毫米约1350门、122毫米约550门、130毫米750门、155毫米410门。
自行火炮:105毫米80门(估计有30门库存)、130毫米100门(估计有70门库存)。
多管火箭炮:122毫米100门。
迫击炮:81毫米5000门、120毫米1500门、160毫米700门(其中有150门库存)。
地地导弹:“普里特维”短程地地导弹发射架15部。
无坐力炮:57毫米500门、106毫米300门。
高炮:23毫米400门、30毫米20门、40毫米3200门。
地空导弹:SA-6型180部、SA-7型620部、SA-8B型50部、SA-9型400部、SA-13型45部、SA-16型500部。
直升机:300架。
车辆人员登陆艇:2艘。
反坦克导弹:“米兰”等若干具。
印度海军总兵力5.3万人(含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编有东部、西部、南部和远东3个地区司令部,东、西2支舰队(分别驻维沙卡帕指南和孟买)。另编有潜艇司令部(驻维沙卡帕特南)和海军航空兵司令部(驻果阿)。装备各种舰艇135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潜艇16艘、驱逐舰8艘、护卫舰12艘、巡逻与海岸舰艇38艘、扫雷艇17艘、导弹快艇6艘、两栖登陆舰艇9艘、各种支援舰船26艘。
海军航空兵
5000余人(含舰载海军航空兵2000人),装备37架作战飞机、72架武装直升机、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若干枚。编有2个攻击机中队、6个反潜直升机中队、3个海上侦察机中队、1个通信机中队、1个搜索与救援直升机中队和2个训练机中队。
海军陆战队
编有1个团(包括3个大队),约1000人。
装备各型飞机约1400架(其中作战飞机777架)、直升机180架(其中武装直升机34架)。
计有17个攻击战斗机中队(53架米格-23BN/UM型、88架“美洲虎”、148架米格-17型、79架米格-21MF/PFMA型);
20个战斗机中队(69架米格-21FL/U型、169架米格-21bis/U型、26架米格-23MF/UM型、64架米格-29型、35架“幻影”2000H/TH型、8架苏-30MK型);
3个攻击直升机中队(32架米-25/35);
2个侦察机中队(8架“堪培拉”、8架米格-25R/U型具有作战能力);
12个运输机中队(105架安-32型、43架D0-228、28架BAe-748型、25架伊尔76型);
11个运输直升机中队(74架米-8型、37架米-17型、10架米-26型);
1个要员专机中队(2架波音737型、7架BAe-748型、6架米-8型);
以及7架“美洲虎”海上攻击机、397架教练机(其中14架 “美洲虎”B型、9架米格-29UB型具有作战能力)、24架教练直升机(其中2架米-35型为武装直升机)、4架海上侦察与测量机、6架“堪培拉”电子干扰机、4架波音707和波音737型电子侦察机。
此外,还编有38个萨姆导弹中队,装备萨姆-2、萨姆-3、萨姆-5地空导弹以及空地导弹和空空导弹若干枚。
据俄罗斯方面称,印度打算购买苏-30战斗机的生产许可证,并在2010年之前自行生产约100架苏-30MK战斗机,预计该合同的金额将达10亿美元。此前,印度已向俄罗斯购买了40架苏-30战斗机,价值15~20亿美元,其中8架已于1997年交付使用。
国防咨询机构有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长委员会、国防生产与供应委员会、国防研究与发展委员会、国防计划委员会和最高情报委员会等。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是为政府制定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以及处理有关国家安全事务提供咨询,内阁总理任该委员会主席,成员包括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和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其他委员会中,除国防计划委员会和最高情报委员会由内阁秘书任主席外,均由国防部长任主席,吸收国务部长、三军参谋长、国防秘书、国防财政顾问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负责制定和提出有关三军建设和民防、空防、边防与海防方面的有关政策,提出有关作战、情报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咨询意见。
国防部长委员会下设国防电子、首席人事官、首席供应军官和参谋长等4个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三军参谋长组成的参谋长委员会,由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军种参谋长任主席,负责在职权范围内就国防政策、国防生产和其他有关军事问题向国防部长委员会提出建议,交通过它就需要由内阁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向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提出建议。参谋长委员会下设10个分委员会,由三军参谋军官联合组成,轮流担任主席,分别处理有关三军联合作战、计划、训练、通信、情报、电子战、装备政策和国防计划等方面的统一与协调事务。1998年新设国家安全顾问,由总理首席秘书担任。国防部长是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直接向内阁总理负责,由两名国防国务部长协助工作。
国防部为国防职能机构,全部由文职人员组成,下设国防局、国防生产与供应局和国防科研局等3个常设办事机构(均由国防秘书任局长),以及财政顾问处(由财政部派出的国防财政顾问任领导)和国防计划协调与执行委员会(由国防秘书任主席)。
印度的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准军事部队和后备力量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三军平时无统一的作战指挥机构。三军统一作战指挥权平时直属内阁总理,通过内阁秘书处协同国防部行使;战时通常授权主要军种参谋长实施统一指挥。军种司令部为各军种最高作战指挥与行政管理机构,最高领导人为军种参谋长,他配有3名副参谋长协助工作,其中2名分别负责第1和第2参谋局的作战指挥和兵种业务领导,另1名负责军兵种作战协同等工作。军种参谋长通过所属军区司令部对部队实施作战与控制。除地区司令部外,陆军还设有训练司令部,空军设有训练和保养两个专业司令部;海军的南部海军司令部履行海军训练司令部的职能,负责全部海军水面和水下舰艇训练的指挥与控制,并主管海军人员的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工作。驻果阿的海军航空兵司令部主管海军航空兵的训练,驻维沙卡帕特南的海军潜艇司令部负责海军潜艇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