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汜水(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县尉.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龙标
旅望·出塞行
作者:王昌龄
白花垣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这首诗一说为唐人李颀所作,见于《全唐诗·卷143》。
这是一首描写塞外征人思乡的古诗,字里行间,流露出征人思归的殷切之情。
在荒凉的西方边关,一片残垣断壁,空旷的原野上花色寥落,遥望东方京城的方向,一片苍茫,惟有孕育了华夏民族的黄河,无时无休地滚滚东流。
秋风萧瑟,原野上已经绝无人迹,了无生气,一骑轻马忽然从荒漠的古道上飞驰而来。
全诗紧扣主题,表现了军人思归的热切愿望,和对无休无止的征战的厌倦。已经是霜寒残秋,野菊寥落,一条大河奔流不息。大雁南去,征人思归,惟有翘首期盼――旅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