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不要读现代教科书《中医基础理论》,保证后悔。
汉医的基础绝对不是“中基”那些基础。建议先玩历法,比如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源,掌握六十甲子的内容,尤其是十天干与十二地支
我的建议是,先学现在大学教程的《中医基础理论》,有系统性,文字相对通俗易懂。
在学习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当背诵中医《汤头歌诀白话解》,重点选几条方头背诵,:如:银翘散;桑菊飲;藿香正气汤,葛根芩莲汤;等。並适当背诵《药性赋白话解》,《濒湖脉学白话解》(选择浮,沉,迟,数,滑几种常用的脉背诵並体验之)。以上学法,增加对中医兴趣,我把此法比喻为学习毛主席革命初期建立井岗山根据地。自己有风热感冒时,自服银翘散,风热感冒轻,有咳嗽时,服桑菊飲, 有风寒感冒伴腹泻时,自服藿香正气汤加葛根芩连汤。2天一3天无效时便去求医。
我爸爸是老中医(中药剂出身)我从读初中到大学都内宿,上述方法是我爸爸教的。我借此机会感谢爸爸教育之恩。
后来考进中山医时,第一年才学习中医学。(以后学习现代医学。)
因此,根据我个人的对中医学习的经历,提出以上建议供参考。
临床上,最好有老中医带教。如只有自学,通过自疗的经验,从家人及邻居开始,有同于自己病者,便可开药予治疗。密切观察,治愈时自能鼓舞信心;若病情2天后反而加重者,应亲自伴病人到基层医院找医生,一方面是关心病人,一方面是向医生学习。
人命关天,要当医生,就要先树立“悬壶济世”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心。这是学医的出发点。
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后,才能步步深入,最后学习名医著作。有机会的话,到中医院实习一段时间,你就成为一位正式的医生了。
说易行难,以上只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