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不识施剑翘,便称英雄也可笑”,民国第一女刺客施剑翘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十年间,因为连续遭遇残酷、无情、虚伪,弱女子施剑翘最终被逼炼成了独行侠式的民国传奇。
施剑翘的传奇故事,要从她的养父施从滨说起。
民国大小军阀很多,像施从滨那样,兵败被俘惨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0 01:44:57

话说,1925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与直系军阀孙传芳为争夺安徽、江苏地盘,双方互相斗法、大打出手,打得天昏地黑,难解难分。

孙传芳自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率军北上,直取山东。

张宗昌见势不好,让手下的前敌总指挥、奉系第二军军长施从滨往攻安徽,许诺任其为安徽督办。

施从滨领兵南下,长驱直入,直杀至皖北。

孙传芳爱材,连发三封电报策反施从滨。

施从滨均置之不理,反而越战越勇。

孙传芳恼羞成怒,派遣麾下谢鸿勋部在固镇阻击施从滨。

施从滨军不敌,其本人被擒。

孙传芳为泄私愤,命人割下施从滨的脑袋,挂在蚌埠车站示众。

本来,两军交锋,必有伤亡。施从滨如果是在战场上阵亡,施家人自然无话可说。但孙传芳杀俘,实在太过了。

而且,杀俘就算了,还割下人家的脑袋,让人家尸首分离。

尸首分离就算了,还要悬首暴尸三天三夜,强横不许施家人收尸。

这,就埋下了仇恨。

施谷兰是施从滨长女,年20岁,闻此噩耗,大骂孙传芳不是人,写诗明志,云:

战地惊鸿传噩耗,闺中疑假复疑真。

背娘偷问归来使,恳叔潜移劫后身。

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

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但施谷兰当时是一个生长在闺阁中的大家闺秀,裹着小足,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入,报仇这种事,只能寄希望于家中的男丁。

施谷兰的弟弟尚不足十岁,还担当不起复仇重任。

施谷兰把报仇之事托负到堂兄施中诚肩上。

施中诚有理由、有资格替堂妹完成心愿。

原先,他依仗叔叔施从滨的关系靠上了张宗昌,又因施从滨为张宗昌作战捐躯,所以担任上了烟台警备司令这一要职。

话说回来,孙传芳杀施从滨的行为虽然残暴,但其在治理东南五省期间,军纪严明,与同期军阀相较,境内粗安,很得一帮人拥护。

施中诚感觉到要除掉孙传芳难度很大,不但没有应承报仇的责任,反而劝解堂妹打消复仇念头。

施谷兰是一节烈奇女子,马上视堂兄为陌路人,毅然断绝兄妹关系。

1928年,在施从滨遇害三周年忌日上,施谷兰的啼哭惊动了前来借宿的同乡人施靖公。

施靖公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为施中诚的军校同学。其惊赞施谷兰为世间罕有的奇女子,表示一意承担报仇雪恨的大事。

施谷兰的确是世间罕有的奇女子,听了施靖公的话,又惊又喜,也不管两人同姓,以身相许,屈身相嫁,迁居太原。

但是,施靖公的豪言壮语,只是一时义愤所激,回到太原后,为了自己的仕途命运,把报仇之事置之脑后。

到了1935年,施靖公已经被提拔为旅长,却只字不提报仇。

施谷兰忍无可忍,与之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返回了娘家。

受了男人的骗,吃了大亏,施谷兰痛定思痛,决定亲自行动,“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她把自己的名字“施谷兰”改名为“施剑翘”。

两个儿子的名字也分别改为“佥刃”和“羽尧”——即“剑翘”是也。

从此,施谷兰变成了施剑翘,弱女立志要变成侠女。

施剑翘忍着奇痛,通过手术放开了裹着的双足;同时,通过父亲故人的关系,购买进了手枪,苦练枪法,暗中打听孙传芳的行踪。

孙传芳此时已经失势,携家眷迁居天津。

还有,受1932年张宗昌在津浦铁路济南站被人刺杀的警示,孙传芳感觉自己前半生杀业太重,在天津筹资开了佛教居士林,皈依了佛门。

既然是这样,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施剑翘潜往天津,化名“萱蕙”,加入了居士林。

在摸清了孙传芳每逢周三、六必到居士林听经的习惯后,施剑翘大量印制出了《告国人书》和遗嘱,将11月13日(星期三)定为替父报仇的日子。

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如期到居士林听经。

谋划已久、等候多时的施剑翘骤然出手,用勃朗宁手枪对着孙传芳的脑袋连开三枪,血溅当场。

大仇得报,施剑翘长舒了一口气,将印制出来的《告国人书》抛撒散布,从容投案自首。

施剑翘的《告国人书》正面印有诗二首,其一云:

父仇未敢片时忘,更痛萱堂两鬓霜。

纵怕重伤慈母意,时机不许再延长。

另一云:

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迁。

常到林中非拜佛,剑翘求死不求仙。

也就是说,施剑翘是抱定了求死之心来替父报仇的了。

在法庭上,施剑翘侃侃而谈,说:“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

天津地方法院一审酌情判决,为有期徒刑十年。后又将刑期减七年。再经社会各界以及老冯玉祥、李烈钧、于右任等出面救援,1936年底,入狱仅约一年的施剑翘即获得了自由。

不过,施剑翘的传奇并未结束。

1937年,日寇全面入侵,施剑翘担任湖南抗敌后援总会慰劳组主任。

1942年,施剑翘发起捐献飞机的倡议,被选为献机委员会指导长,募得3架飞机的资金。

蒋夫人耳闻施剑翘“女中豪杰”大名,通过冯玉祥在重庆约见施剑翘,热情邀她到全国妇女慰劳总会工作。但施剑翘婉言谢绝。

抗日战争结束,施剑翘在苏州的安徽同乡会馆创办私立从云小学,自任校长,冯玉祥任校董事长,陶行知先生任顾问,田汉帮谱写了校歌。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但其他地区的解放战争仍在进行,施剑翘送两个儿子佥刃、羽尧参加解放军。

1979年,施剑翘病逝,临终前对小儿子施羽尧说:“娘老了,但还有一个心愿,如果健康许可,愿为祖国统一尽一份力量,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