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良是省 委副书记兼政 法 委书记,在班子中的地位排第三,仅次于省 委书 记和省长;李达康是省 委常委兼京州市市 委书记,排位不固定,现实中有的省份排五、六位,有的省份则是最后
高育良是省 委副书记兼政 法 委书记,在班子中的地位排第三,仅次于省 委书 记和省长;李达康是省 委常委兼京州市市 委书记,排位不固定,现实中有的省份排五、六位,有的省份则是最后一位。
但不管怎么排,两人的级别相同,都是副部级领导干部。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一开始提到高育良原本要提省 委书记,这在现实中的可能性不大,只不过是为了烘托高育良和空降书记沙瑞金之间的尴尬关系,属于剧情需要。
事实上,按照中国官 场惯例,高育良下一步上位的可能性有三种,一是提任本省或跨省省 长,二是到人大常委会当主任(这个职位现在通常由省 委书记兼任),三是到政 协当主 席,但直接当省 委书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省 委副书记一跃成为省 委书 记的不是没有,实在是凤毛麟角,特例中刘 奇 葆便是。
看过《人民的名义》的观众都知道,高育良和李达康两人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
这种矛盾一方面是来自工作积累,此前两人在吕州的时候搭过班子,但执政理念不同,因城建问题产生摩擦,结果省 委书记赵立春将李达康调走,到林城去当市 委书记。
要知道李达康此前给赵立春当过秘书,换种说法他其实就是赵立春的人,将他从吕州市长位子上调任另一个市去当书记,明面上是支持了高育良,暗地里却使得李达康也像高育良一样,成了一方诸侯。
为此,高育良一直心存芥蒂,他曾向自己的学生侯亮平提起过这件事,语气颇含讥诮。
两人矛盾的另一方面是来自职位竞争,高育良省 委书记没当上,退而求其次,开始谋划竞争省长,但在当省 长这个问题上,不止是他有这个资格和实力,作为省 委常委、省会城市一把手的李达康同样也具备。
两个竞争者之间会产生矛盾,这一点很好理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育良和李达康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个人恩怨,也没有什么仇恨,两人年轻时还是非常亲密的同学,之所以会产生矛盾完全跟工作有关。
这种矛盾可大可小,大了就会上升到人身攻击,小了就会等尘埃落定之后一笑泯恩仇。
假设高育良真的当上了汉江省省 长,那么他会怎么对付政 敌李达康呢?
最大的可能是采取怀柔政策,拉拢他、利用他,而不会利用职权对其进行打击报复。
这样做才是一个官 场成熟老手的体现,一方面在世人面前显示自己宰相度量,另一方面拉拢政敌也是最深的谋略之一。
但也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高育良小肚鸡肠,心胸狭窄,排挤李达康,处处给他穿小鞋,要么抓住他的把柄,断送他的政治生命,要么就到上头告御状,将其调离汉江省。
但这么做太low了,不是一个成熟政 治家的表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李达康属于中 管干部,他的任命和调配要由中 央决定,汉江省是无权决定其职务升迁和任免的,换句话说,就算是高育良要整李达康,也要通过中 央才能实现。
但高育良作为二把手,对干部的使用虽有建议权,却相较书记来说权力要小的多,而且人事方面的工作不归他管,换句话说,他对李达康的影响有限。
从《人民的名义》整部剧剧情表现来看,高育良虽然城府很深,阴险狡诈,但并非十恶不赦之人,所以他对李达康最大的可能是会拉拢利用,不成功才有可能会采取暗地里使绊子、打小报告、抓小辫子、工作打压等手段,将李达康排挤出汉江省领 导 班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