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一直在央企做文字工作,党办和行政办都干过,写过的综合类文稿应该有数百篇了,也在企业内部做过多次公文写作培训,下面讲讲我的观点。
首先记住,写材料的重心不是写,是想,也就是
从2007年进县委办当秘书,到现在上调市委办当副主任,我写了14年材料,现在分管文字工作,有时依然亲自捉刀上阵。谈几点感受,希望对你成为“笔杆子”有用。
一是钻。关键要钻到领导脑子里,时刻站在领导的位置上考虑,他对这个事儿什么态度、他会怎么处理。这就要求秘书必须跟紧领导,随身带个本子或录音笔,无论是开会,还是调研,甚至用餐的时候,领导有什么观点、什么看法,随时记录,及时梳理,这样他对经济、稳定、民生、党建、扶贫等各领域工作的脉络就可以把准,材料不至于跑偏,甚至很容易写到领导心里。
二是抄。我刚开始服务县委书记的时候,大约有半年时间,写的讲话他基本不用,就靠着口才现场讲,后面我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他自己在网上经常下载一些相关的讲话材料。书记就明着告诉我们,天下文章一大抄。但不能照搬照抄,要抄它的思路、抄它的结构、抄它的关键语句,然后与本地工作融会贯通。每年年底写县委的党建述职是最头疼的事情,七八个县市区在市委轮流发言,要写出典型、写出新意很不容易。我经常在网上查看类似的上千篇文章,从中收集素材。
三是学。讲话、汇报、请示等各种文件格式,经济、稳定、民生等各领域工作,写材料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都会涉及。所以必须有现学现卖的本事。特别是上级的讲话、能弄到的兄弟县市的材料,都是很好用的参考样本。对于一些生疏的领域,保险起见也可以写完之后私下征求一下相关部门或分管领导的意见。
四是苦。写材料没有什么捷径,所谓量变引起质变。方法既要对路,关键还是要吃得了苦。每年写扩大会报告,我都通宵达旦。刚跟书记服务的时候,为了写好一个教师节讲话,除了上厕所,三天三夜没离开办公室的椅子,都是熬出来的。
另外,写材料的时候,特别是写一些讲话的时候,可以顺着领导思路,适当增加一些自己的想法,让领导知道你也会思考、会办事,许多领导喜欢这样的干部,不要让领导觉得除了会写材料啥都不会干,那就把自己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