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变化,才会有不同,
才会让传统意识到转变,让不足意识到完善。
因为变化,才使生活得到调整,
不断更新,向着品质前行,
拥抱了变化,就是拥抱了美好,
让美好伴随生活,才是新时代的特征!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题主的年轻人指的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话
我觉得对于他们来说,今年的危机在于大部分企业都在求生存,扩张的仅有部分行业的企业,获取一份工作的几率变小了,一份所谓好工作的几率更小了。
但是,现在获取的工作一定就是好的吗?其实在我个人看来,世界本就因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准备进入一次全新的时代了,而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个过程。以前担心人工智能和各种智能软件在替代一些行业以及一些职业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不可预知的社会效应,但疫情得爆发让这一切显得那么自然了,因为需要无接触少接触,能不用人工的全部用人工智能或者远程控制来实现。
同时,通过疫情,我们看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实际情况,面对这样的疫情以及接下来的这个时代,中国好像因为这几年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一定的先手权。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相信中国大环境稳中有进的前提下,考虑好自己的发展。
接下来的时代,大概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接下来的职业,大概再没上岗了就可以安心等退休的说法。
接下来的知识,大概不会再仅仅依靠机械的堆砌就可以号称掌握。
接下来的逻辑,大概会像改革开放前后的逻辑对比一样,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轻人怎么应对,现在这个具体方向应该没人能指导,但是我认为应该注意的点有大概这么几个,仅供参考。
1、放弃得到一份工作,就可以混资历安心等退休的观念。(哪怕是体制内)
2、我认为没有所谓感不感兴趣的工作,起码一般人是这样,再感兴趣的工作你不停的重复,又没有取得什么成就(金钱,地位,名望等)的情况下,你都会厌烦,甚至变成你最讨厌的事情。
3、要么就往专精学,忍得住寂寞与枯燥,往领域专家的方向去。要么就要触类旁通,在本职工作完成的提前下(这是你生存的基本条件),往职业的其他方向延伸一下或者往你感兴趣的方向延伸。但是注意,只凭零散时间刷抖音,头条,知乎啥的,只有天才才能顿悟,碎片知识不系统化永远是碎片。利用越来越浮躁的社会心态,大量的碎片知识充斥你的脑海,你会变得越来越焦躁,抑郁,选择太多你感觉无从下手,其实你的内心或者潜意识会告诉你真正的选择并不多。但你发觉不出来这点的话,表层意识跟潜在意识打架,你能舒服的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