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好不好,主要看哪些地方?

心脏疾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一类疾病,由于心肌细胞不可再生,心脏一旦发生不可逆损伤,病情可进行性加重,因此心脏疾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损害、改善生活质量。据说观察五个地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20 05:59:27

心脏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大多数人认为到了中老年才需要去养心、护心。

其实,爱护心脏要从年轻时做起,通过日常检查身体表征,就可能发现疾病的潜在征兆, 达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没有前兆的心脏病一去不返!

某天夜里11点多,120救护车紧急送来了一名27岁昏迷的男性,陪同的是他新婚不久的妻子。

简要病史:发现意识障碍2小时,家属代述2小时前去卫生间小便时突然倒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呼吸急促,口唇发绀。

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检测病人的血氧饱和度54%,昏迷状态,全身皮肤多处瘀斑形成,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率131次/分,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

现场给予气管插管,球囊通气。到达医院以后,我们马上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急查头部CT未见异常,胸部CT双肺高密度影,胸腔积液,心电图示:ST段抬高,以“昏迷原因”收入ICU。

临床诊断:昏迷原因待查,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

入院后很快自主呼吸停止,4小时家属商量后决定放弃治疗,回家途中死亡。

心脏不好的6个表现

(1)一躺下就气短

平卧几分钟后出现气短,坐起后才可稍微 缓解。此时应考虑可能出现了心衰。这是由于平卧时回心血 量增多,导致气道阻力增加, 患者出现气短。此时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同时排除肺源性疾病的可能。

(2)胸口沉重如有大石

心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慌、胸痛, 但出现这些症状,不代表就是心脏病,也可能是神经功能调节失衡所引起。另外,剧烈运动、 过度劳累时也会出现胸闷、心慌。

但需要区别的是,非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胸闷、心慌持续时间不会很长,休息后可能就会好转,而心脏病患者活动量大时会加重不适。因此出现该症状的人应该去医院进一步诊断,以明确是否有心脏病变。

(3)衣服和鞋子突然变紧

衣服、鞋子变紧,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自己胖了,但对心脏疾病患者来说,可能提示心功能受损。

这是由于心排出量 (心室每分钟射出总血量)下 降,肾脏血流量减少,排出体外水分减少,出现下肢浮肿、 体重增加,需及时就医。

(4)经常心跳加速

没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运 动后、过量吸烟、喝酒后,都可能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如果在上述条件下出现这些症状, 不用太担心。

但心率过快肯定不好,如果成人每分钟心跳超过100次,就算心动过速,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5)食欲不振

心脏功能受损的患者除了有食欲不振的表现,还 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 秘、上腹痛等症状,多是由于右心功能衰竭,胃肠道淤血引起。

(6)容易疲劳或终日乏力

很多心脏病患者起病便是以乏力或易疲劳开始,多是由于左心功能受损,心排出量降低,不能满足外周组织灌注所致。

关于心脏状况好坏的2个小测试

(1)6分钟

判断一个人心脏功能是否健康,可根据其气促、乏力、心跳速率等症状进行综合判断。6分钟步行试验是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

具体做法:

在平坦的地面划出一段长达30.5米(100英 尺)的直线距离,两端各置一椅作为标志。

测试者在其间往返走动,步履缓急根据自己的体能决定。在旁监测的人员每2分钟报时1次,并记录可 能发生的气促、胸痛等不适。

6分钟后试验结束,监护 人员统计其步行距离进行评估, 将患者步行的距离划为4个等级:1级少于300米,2级为 300~374.9米,3级为375~449.5米,4级超过450 米。

级别越低心脏功能越差。达到3级与4级者, 可说心脏功能接近或已达到正常。

(2)监测脉搏

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心脏到底怎么样。

首先静坐5分钟,测得每分钟脉搏数A;

然后连续做20个标准鞠躬(频率适中),测出脉搏数B;

休息1分钟,再测脉搏数C。

将三次脉搏数相加,用总和减去200,再除以10,即 (A+B+C-200)/10,得数与标准对比,判断心脏的健康程度。

得数在0~3之间,表示心脏强壮;

得数在3~6之间,说明心脏状况良好;

得数在6~9之间,心脏状态一般,多加关注;

得数在9~12之间,心脏不是很健康,应关注心脏问题:

得数12以上,心脏状况堪忧,应尽快去医院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