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除鳌拜、平三藩、驱逐沙俄、横扫漠北、收复台湾等等,为清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然而他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就连一个75岁的老人也不
爱新觉罗·玄烨,8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十六岁亲自铲除权臣鳌拜。二十岁平定三藩叛乱,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并且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论功绩和做皇帝的水平,康熙可以说在历代皇帝里都属于第一梯队!
但是就这么一个功绩直追唐宗宋祖,文采强于秦皇汉武的人,却容不下一个70岁的种田老汉,甚至为了老汉不惜抛弃自己“清圣祖”的名号也要将它铲除!那么,这个让康熙不除不快的老人到底是谁呢?他就是——明朝崇祯皇帝儿子朱慈焕,也被称之为朱三太子!
朱三太子
朱慈焕(1633-1708)明思宗第五子,明朝皇子,被封为永王。明朝灭亡的那年,朱慈焕刚满12岁就被李自成的军队俘获,李自成兵败后,朱慈焕身世飘零以乞讨为生。有一天,他乞讨到了一个姓王的乡绅家。乡绅见他气度非凡便询问他的身世,得知小小年纪的朱慈焕原来是前朝皇子之后就收留了他,并给他取名王士元(原是王)!
后来这个乡绅死后,王家人不愿再继续收留他,他只好继续流浪,后来效仿太祖皇帝做了和尚!后来浙江余姚一位胡乡绅到庙里游玩,见二十出头的朱慈焕气质不俗,又满腹诗书。胡乡绅极为欣赏,劝他还俗,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于是朱慈焕落户浙江,终于算是成家立业。
教书老汉
成婚后,朱慈焕以教书为生,一生小心翼翼,几十年的时间流动于大江南北,虽然一辈子受尽委屈劳累,不过毕竟活过了古稀之年,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又有了孙子,也总算儿孙满堂。
按说一辈子就应该这么平平安安的过去,但是到了晚年,赶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为了争取民心,六次拜谒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礼。特别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拜了明孝陵后,还向大臣表示要查访一个明皇室后裔,来管理明孝陵:
朕意欲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后,周封之于杞宋……尔等与九卿会议俱奏。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虽然朱慈焕没有出去说明自己的身世,接下这个管理明孝陵的差事,但是也感觉到了康熙友善的态度,以为这辈子就可以再无忧虑的善终了。只是命运却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他: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浙江东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复明的念一和尚利用朱慈焕的身份打起了朱三太子的旗号,意图反清复明,并且在大岚山起事!听到这个消息的朱慈焕十分吃惊,立刻带着一个儿子由浙江逃到山东,没想到两年之后还是被抓了。在抓他之前,官员曾到余姚他的家中搜查。他家中还“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闻听官兵来捕,气势汹汹,知道大事不好,除了一个儿子外,其他六个人“皆投缳,六命俱尽”。
被抓之后的朱慈焕才知道,这件事的起因还是和自己有关。原来当初朱慈焕以为康熙不在追究前朝遗孤之后,也就放下了紧绷着的心,在一次醉酒后向一位老友透漏出了自己的身世,但是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啊,这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被这个意图反清复明的和尚所利用,终究还是造成了朱慈焕的杀身之祸。
朱慈焕被抓后其实也曾为自己辩解:“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吾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须发皆白,乃不反于三晋变乱之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
是啊,这么大的年纪了,无论从身体上,还是精力上包括动机,朱慈焕都没有造反的可能性啊。但是康熙不管,并且说了一句:“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
反清复明
康熙真的是害怕朱慈焕吗?当然不是,一个年迈的前朝遗孤根本不值得康熙放在心上,他真正害怕的是朱慈焕背后的东西。
在康熙时期,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的反叛势力可是一波接着一波!天地会,朱三太子,还有台湾的郑家,虽然康熙作为一个开张圣听的明君,可是关乎大清的江山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任何可能威胁到他的事情都不允许发生。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康熙会向一个70岁的老汉痛下杀手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