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焦虑,大多来源于不甘平庸。”
认同这句话,平庸是常态,精英是少数。
正因为比例不均衡,人群也像甘蔗一样,只有聚集根部的几节比较甘甜。
根部只占极小的比例,颀长而遥远
“很多人的焦虑,大多来源于不甘平庸”?这句话过于片面,和“得抑郁症的人都是小心眼,都是惯的”,是一样的武断。为什么这么说?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焦虑。
什么是焦虑
焦虑指的是,因对自己或亲朋好友的健康、人身安全、生活、前途命运等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情绪。这些情绪包括着急、忧愁、紧张、恐慌、不安、挂念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具体事件有关。
焦虑又分为现实性焦虑和病理性焦虑,即一般性焦虑和异常焦虑。
一、现实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指的是人们对现实的、潜在的挑战或威胁表现出来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反应是与现实中的某个事件相联系的,是人在面临不能控制的事件或情景时的一般反应。其焦虑程度与现实事件强度一致,并现实威胁的消失而逐渐减缓,直至消失,具有适应性,是人类适应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情绪反应。
举个例子。有个中学生想和同学一起去野营,在他出门前,父母各种叮嘱,各种担心。觉得孩子还未成年,有些事情怕是做不好。因此,准备了很多东西,还临时教了他一些野营的小技能。
再举个例子。上班的时候,老板突然给了你一个临时任务,要求你第二天就要完成并上交。这个时候你心里会想着能不能做好,怎么做才能做好。而你接到任务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焦虑了,如果做不好,可能扣工资,可能降职,严重的可能被炒鱿鱼。没有工作就没有生活来源,所以这种焦虑很正常。
每个人或多或少有焦虑的时候,一般是和突发事件或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这种焦虑有利于人调动自身的潜能和资源来应对现实威胁,逐渐达到应对挑战所需的控制感,及有效的解决问题,一旦事过境迁,焦虑就可能解除。这种焦虑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和应对环境的一种情绪和行为反应。
上面例子中,不管是学生的父母还是职员,都是基本情绪反应,与甘心不甘心平庸扯不上关系。学生的父母担心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存技能,出于父爱和母爱,出于对亲人的挂念、关心。职员担心自己工作做不好,可能带来不可预期的后果,出于对生活未来前景的担心。他们都不甘心平庸吗?显然不是。
二、病理性焦虑
然而,有些人并没有什么客观原因,却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无缘无故的担心、害怕,比如担心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产生,害怕有一天会大祸临头,以至于常常出现坐卧不安、惶惶不安等症状。这种异常焦虑属于神经症的一种,即病理性焦虑。
病理性焦虑指的是持续的无具体客观原因的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性依据的预感到灾难、威胁,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运动性不安,常常伴有主观性痛苦及社会功能受损。
病理性焦虑有以下特征:
1.焦虑强度无现实基础或与现实威胁明显不符。
2.非适应性的精神痛苦和自我效能下降。
3.焦虑是持久的,并不随客观问题的解决而逐渐消失。
4.预感灾难的不幸痛苦体验。
5.对预感到的威胁感到痛苦和害怕,并感到缺乏应对能力,甚至导致现实适应受损。
6.表现出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特征的紧张情绪状况,伴有躯体症状,如胸闷、气短、心悸等等。
病理性焦虑在临床上的表现又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
(一)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又称为惊恐发作,它的特点是自发出现、反复发生,难以预料的急性焦虑发作,伴有明显的濒死感、精神崩溃感、失控感等等,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心慌出汗、恶心、眩晕、皮肤刺痛感、发热、发冷、腹痛、腹泻等等躯体症状。
有一部欧美影片《火柴人》,说的就是强迫症兼惊恐发作。剧中的男主角长期把屋子封得密不透风,只要有人一拉开窗子,他就开始恐惧、胸闷、呼吸急促。
(二)广泛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是一种慢性的、弥散性的对生活情景的不现实的过度担心、紧张,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伴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尿频、呼吸困难、震颤、运动性不安等躯体和精神症状,但这些表现并非由实际威胁造成的,其紧张程度与现实极不相符。
比如说一天到晚总是担心自己或家人患病,孩子出事,经济危机等等。这种焦虑可能导致个体睡眠障碍,工作效率下降,烦躁不安,易激惹等等。
焦虑是怎么形成的
那么,焦虑是怎么形成的呢?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研究发现,焦虑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一、人的基本情绪。
面对未知事物的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比如说,这次对新冠肺炎的恐慌,就是源自人本能的死亡焦虑。这种焦虑是现实的,正常的,会随着疫情的缓解和结束逐渐消失。
二、从成长环境中的习得。
当一个人从小生长在一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的家庭环境中,或者他从小的崇拜对象经常出现焦虑,他就习得了这种情绪应对方式,并伴随其成年。
三、成长经历。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严格要求,甚至有点完美主义的吹毛求疵,一点点失误都犯不得,比如说考试必须满分,成绩必须拿到第一名。那么,这个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就可能形成一种长期的广泛性焦虑情绪,甚至形成强迫症。其实,强迫症患者背后隐藏的也是一种焦虑。
有一位朋友就是强迫症,他每次写文章都要用尺子隔着,保证每一个字都在同一排,书面整整齐齐,若是不整齐,就重新写。而且他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据他自己回忆,小时候父亲就是这么严格要求的,不许出错。所以,强迫症患者其实是很痛苦的,一直处于自我肯定的焦虑中。
另一种情景则是,一个人从小一直被家人灌输这个危险,那个可怕的思想,以至于他形成一种严重的不安全感,对任何外界事物都抱着过分的警惕性和紧张感。比如说,家长经常一点点事情就说,“你这次可能真的完了”,或者周围的街坊邻里经常开玩笑,“哎呀,你不行了。”长此以往,这个人就会一直处于长期紧张状态之中。
四、压力过大。
过多的压力会使人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是人对生存环境的一种自然情绪反应。这些焦虑如果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比如房贷、车贷、网贷等经济压力会让人产生一定的焦虑,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这种焦虑表现得过分夸张,伴有躯体上的呼吸急促、心悸胸闷等等,或精神上的崩溃感、濒死感,就属于病理性焦虑。
五、突发事件。
因突发事件引发的与现实不符的过度焦虑比较少见。通常见于心理抗挫能力较差的群体,这类群体一般是在温室中成长的,可能因为突发事件产生不符现实的过度焦虑,也可能因为一点小挫折产生抑郁症,还可能从小被惯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总结
综上所述,所谓的“很多人的焦虑大多来源是不甘平庸”,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带有隐性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