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请众阿哥喝酒,是一场大戏。这场戏,标志着四阿哥胤禛正式走上了“夺嫡”的前台。同时,也让太子胤礽彻底明白了他一直视为心腹的这个四弟还有十三弟的厉
《雍正王朝》中四阿哥胤禛请众阿哥喝酒,是一场大戏。这场戏,标志着四阿哥胤禛正式走上了“夺嫡”的前台。同时,也让太子胤礽彻底明白了他一直视为心腹的这个四弟还有十三弟的厉害。
这个事还要从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说起。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废黜了太子胤礽,这个“忍无可忍”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国事,第二件是家事。
国事,是太子胤礽在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命四阿哥胤禛以及十三阿哥胤祥追讨国库欠银时胤礽的表现。
首先,这个太子胤礽是欠款大户,因为他这个欠款大户在归还国库欠款的问题上推三阻四,导致了胤禛追逃欠款的差事办得十分不利,同时以大阿哥为首的“皇长子派”,和以八阿哥为首的“八爷党”趁机制造事端,互相攀咬,追缴国库欠款一时乌烟瘴气,把康熙搞得很没面子。康熙对胤礽这个太子产生了失望的情绪。
为了填补国库的钱款,太子胤礽开始大肆卖官鬻爵,而这件事又让八爷党利用大阿哥向康熙告了密,康熙对太子的失望开始变成对是否让他继承皇位的动摇。
而太子为了利益居然参与了江夏镇刘八女“买命替罪”(宰白鸭)的大案,并且让八阿哥胤禩抓到了把柄,康熙对太子的“胆大妄为”十分震怒,同时对八阿哥的心机与阴险感到了心冷和恐惧。
他对这个贪婪自私,胆大妄为的太子是否能撑起大清的天下充满了怀疑。
这个时候,康熙并没有一定要废掉这个太子的念头,毕竟,太子胤礽已经做了近四十年的太子了,康熙还是想给太子一些警告之后,希望太子能警醒,能做好一个太子。
但是,接下来在康熙带着众皇子去避暑山庄围猎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正是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太子胤礽的第一次被废。
太子胤礽和康熙的一位妃子郑春华偷情,被康熙发现了。
这个不成器的太子,偷吃偷到老爹的碗里去了,这就是“乱伦”。
于是,盛怒之下,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
太子被废,让康熙的众多皇子陡然兴奋起来,几乎所有对储君之位跃跃欲试的皇子们,都开始蠢蠢欲动。
康熙在废掉胤礽的同时,颁诏天下,推举太子。
八阿哥胤禛在朝野一直有“贤王”的美誉,自然在推举太子当中的人气最旺,似乎是众望所归,这让有着“冷面王爷”、“刻薄寡恩”的名声的四阿哥胤禛感到了一丝的绝望。
但是,他有一个极其厉害的师爷邬思道。
邬思道最大的能耐,就是对康熙的心思揣摩的极其透彻。
他告诉雍正,事情远远没有到绝望的地步,当今皇上颁诏推举太子的深意,满朝文武应该没有几个领会得到。事实证明,满朝文武只有张廷玉领会到了。
于是,邬思道代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写了一份推举太子的奏折,邬思道的奏折推举的竟然是废太子胤礽。
四阿哥尽管没有完全理解邬思道的做法,但他还是坚决的执行了。
果然,在满朝文武几乎一边倒的推举八阿哥为太子的时候,只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和内阁大臣张廷玉推举了废太子胤礽。(太子的老师也推举了太子,这应该是预料之中)。
一边倒的八阿哥并未笑到最后,因为尽管推举太子的人只有三位,但是八爷党做梦也没有想到,还有一位推举了废太子,这个人就是康熙本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实际上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是极为仓促的,最大的问题,是他还没有想好替代太子的人选,同时冷静下来之后,康熙不免有些后悔。
康熙颁诏天下推举太子,实际上是寄希望于大臣们能给他一个台阶,上奏折推举太子。但是一边倒的推举八阿哥,倒是让康熙认定八阿哥心术不正,在朝廷结交大臣结党营私的事实 。
至此,第一次废太子,以复立太子为标志结束了,这一次废太子的风波,其实最大的赢家是四阿哥胤禛,而八阿哥胤禩输的糊里糊涂,除了加重对他老爹康熙皇帝的“不公平”的怨愤,几乎没有得到什么。
而四阿哥胤禛,在此次风波中大获全胜,除了拥立废太子复位得到了康熙的赞赏,他的四儿子弘历意外的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和喜爱,康熙把这个孙子带在身边进行专门培养,胤禛从这个举动看到了夺嫡的希望。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风波,胤禛对他的师爷邬思道佩服的五体投地,有了这个“神一般”的军师运筹帷幄,胤禛夺嫡的信心大增。
于是,胤禛和胤祥正式另起炉灶,开始了夺嫡的主动行动。
第一仗,就是处理“百官行述”。
其实,八阿哥一直对自己夺嫡的前途很看好,一方面他用笼络和贿赂的手段,在朝廷广结群臣,并博得了一个贤王的美名,另外,他还有一个杀手锏,到了关键时候,他可以以此要挟朝臣听从他的调遣。
这个杀手锏,就是《百官行述》。
《百官行述》是九阿哥胤禟的门人任博安,在担任刑部主事期间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的朝廷各部大小官员所做的各种见不得人的事情的详细记录,算是朝廷各部官员的一本黑帐,这部黑帐可不是一本,而是四箱,比某些人的“一抽屉”多多了。
任博安的这个《百官行述》就寄当在八阿哥开的当铺里,实际上是由八阿哥在保管。
对这个杀手锏,八阿哥还是很有信心的。
但是,康熙四十六年发生的“宰白鸭”(买命替罪)大案,实际上主犯就是任博安的小舅子刘八女和他的弟弟任季安。而当时主审这个案子的就是八阿哥胤禩。
由于胤禩在审理此案时,把主要的心思用在了利用此案通过威逼利诱,在肖国兴那里得到了太子贪赃枉法的证据上,于是,刘八女和任季安就被胤禩抛弃打入死牢等着问斩。任博安对此对八阿哥甚至八爷党心存不满。
当太子复位之后,这个复位的太子心态出现了严重的变化,他对八爷党以及在推举太子时没有推举他的大臣们进行了无耻的报复,这种报复使得太子几乎失去了整个朝廷大臣包括各个皇子的支持。
为了挽回这个局面,太子胤礽开始动歪心眼,正好任博安因为八阿哥没有保住他的弟弟和小舅子的命,对八爷党不满,而太子非常需要任博安的《百官行述》,试图用《百官行述》控制朝廷大臣个,于是任博安和和太子一拍即合。达成了交交易,用《百官行述》交换他弟弟和刘八女的命。
太子找来了他的心腹弟弟十三阿哥胤祥——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个他认为永远不会背叛他的兄弟,此时已经是和他四哥自立门户开始和太子争储位了。
太子安排胤祥设法放了任季安和刘八女,并且给任博安写了一封亲笔信,由太子的门人亲自交给已经赋闲在家的任博安,要求任博安见人后,立即交出《百官行述》。
胤祥回头就将太子和任博安的交易告诉了他的四哥胤禛,于是,一出精彩好戏开始了。
在邬思道的策划下,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一明一暗开始了他们的演出。
第一步,胤祥暗中协助太子私下放了任季安和刘八女,但又设法让八阿哥胤禩得到消息。
第二,密令年羹尧,带人化妆进入刘八女的江夏镇,杀了任博安、任季安和刘八女,拿到太子给任博安的亲笔信。
第三,拿到任博安在八阿哥当铺存放《百官行述》的当票,回京城取出《百官行述》。
第四,通过暗通八阿哥胤禩的管家高福,将太子给任博安的亲笔信交给八阿哥胤禩。
这个计划的结果是:
第一《百官行述》将会被四阿哥胤禛得到。
第二,让八阿哥胤禩拿到太子图谋不轨以及私放死刑犯的证据。但是私放死刑犯的事,会死无对证。
第三,当着众位皇阿哥以及大臣马齐,烧了《百官行述》,向康熙邀功,在康熙面前树立四阿哥顾全大局,大公无私的形象。
但是这个计划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全镇老小无一幸免,包括当地治安的官兵。这件事朝野震惊,后来也让康熙对雍正的残酷和冷血有所忌惮,客观上给胤禛夺嫡增加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实际上,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真正目的是他扫荡了江夏镇刘家和任家的所有财产,为了掩盖抢劫的行经,不惜杀人灭口,给胤禛背了一个黑锅,但是胤禛明知就里,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年羹尧这一举动,就是明目张胆的趁人之危,趁火打劫,他的这个毛病,在西北用兵的时候表现的更加肆无忌惮,最终要了自己的命。
第二个问题是个麻烦事,就是任博安在当初把《百官行述》寄存到八阿哥的当铺的时候,约定的是只有见到本人才能赎当,所以,当胤禛派高福拿着任博安的当票去赎当的时候,碰了一鼻子灰。
于是,胤禛和胤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演了一出“戏中戏”。
先是对外宣称四阿哥府中失窃,大量金银珠宝被盗。
然后,让李卫扮成山西官二代拿着被盗清单上的金银珠宝去八阿哥胤禩的当铺去当东西。
胤祥派人破案,找到线索。
胤祥派兵以起脏为名抄了八阿哥的当铺,拿走了那四箱子《百官行述》。
最后,四阿哥胤禛出场,先是到八阿哥那里大骂太子,向八爷党示好,并表示请各位王爷贝勒到府上,胤禛宴请赔罪。
素有冷面王,刻薄独行之称的四阿哥请客,所有的阿哥们都很好奇,八阿哥也挺高兴——老四终于和太子闹掰了,太子的势力又塌了一块。
于是,都如约赴宴,殊不知,就在各位皇子被请进四王爷府的同时,胤祥开始了查抄当铺,当铺的老板都没机会报信。
一切安排的严丝合缝,八阿哥胤禩和太子胤礽全部被套住了。
当胤祥把四箱子《百官行述》摆在各位王爷贝勒和大臣的眼前的时候,八阿哥应该是懊恼,太子应该是愤恨,大臣马齐应该是敬佩。
当胤禛当着大伙把《百官行述》付之一炬的时候,其实全都傻眼了。但也都清楚,新的战斗即将开始,但是战场的对手和格局已经发生了实质的变化。
这个宴会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太子胤礽再次被废。
夺嫡的角逐,从“三国演义”,变成了“楚汉争霸”。
这不是套路,是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