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农民家家都养猪,农民过年才吃顿肉,猪肉都卖哪去了?

我是经历过七十年代的。那时我们那里确实是家家户户养猪,生产队也会养一群猪。但农民却是吃不起肉的,那猪肉都卖到哪里去了?
一、虽然家家户户养猪,但肉的产量并不高。
首先,那时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8 09:18:26

不要说六七十年代,就拿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来说,家家都养猪,可是猪都买给公家了,农村人平时很少吃猪肉,只是在过年时才割点肉吃。

农民养猪首先是为了卖钱,并不是为了自己吃。六七十年代,农民根本没有来钱的门路,土地是集体的,每年只分点口粮,林坡也是集体的,根本不让私人砍,渔塘也是集体的,个人不允许捞鱼。所以农民唯一来钱的门路就喂头猪,喂几只鸡,到时候卖个猪,卖个鸡蛋,换点吃盐舀油(煤油)的钱。

六七十年生产队给农民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所以猪更没啥吃,主要是喝汲水、吃麸皮、豆杆、红薯秧、菜叶、猪草等,因此猪长的很慢,也很瘦,一年能长百八十年就赶紧卖掉,那时候叫糠猪。卖猪只能卖给公社的食品公司,私人不允许收猪杀猪,猪价是公家定的。

那时候别说吃猪肉,就是猪油也很少吃,每家都是一个小油罐,炒菜时用筷子挑很小一块大油,有时就是用布头簪油在锅底摸一下,就开时炒菜,很多时候就没油,只放盐,或者是捣几个花生米、大豆,挤出里面的油,用于炒菜。

过年割的肉先要炸油,炸出来的油要吃一年,剩下的就肉饥聊才吃。由于串亲戚要带礼肉,特别是闺女回娘家,礼肉都是这家串那家,那家又串另一家,最后剩下的才吃。

鸡蛋也全部是卖掉,根本不舍很自己吃,只有病人才在办面疙瘩汤时打两个鸡蛋吃。

到了八五年以后才逐渐好了,猪才养的肥了,喂一年能长二百多年,年下杀猪的人多了,割肉的人多了,年下能吃几天肉。其它时候也很少吃,就是谁家有红、白喜事会杀猪,因此人们都喜欢去吃桌,就是想去吃点肉。

你要问当时猪肉都到哪里去了,都进城市了,那个时候可没有大型养猪场,农民养的猪全都卖给城市。国家还给每个大队下达有养猪任务,生产队集体养的猪都按任务上交了,如同交公粮。国家收的猪,一部分还用于出换外汇,或者支缓给亚非拉穷国家。

农民真正开始随便吃肉,也是在九十年代以后,但养猪基本上都是卖掉,自己杀吃的不多。进入二千年后农民自家养猪开始逐渐减少,出去打工的人少了,有很多户就不再养了。这个时候黑猪逐渐没了,都开始用饲料养长白条猪。2010年后由于环保压力,农民基本上都不一家一户养猪了,只剩下养猪场养猪了,这也猪肉连续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