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女生没有同居史的话,我会严重怀疑她的正常性,我会严重怀疑她是否是一个正常人类”
从这位男士的话中可以看出,有无同居史是他判断一个女生是否正常的标准。由于每个人对
1“一个女生没有同居史的话,我会严重怀疑她的正常性,我会严重怀疑她是否是一个正常人类”
从这位男士的话中可以看出,有无同居史是他判断一个女生是否正常的标准。由于每个人对“同居”内涵外延的理解及对中外现实情况掌握的不同,这样的表述极易引起分歧。
在一些要求女方无同居史的人眼中,“同居”是以结婚为最终目的,没能结婚就代表着这个人不够“优质”,另外,和别人深度交往后的女性不够单纯。对于此种观点,反驳者不在少数,而视频中这位男士并没有对“同居”有更多表述,只是一种态度表达。最后他表示,“结婚的人很少了”,对于喜欢的人“可以一直在一起”,这也只是以个人见闻为基础婚恋观念表达,没必要攻击。
2、“在中国来说可能越优秀的女性反而越不好吧,因为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只喜欢傻白甜吧。”
34岁未婚海归女艺术家郭盈光亲自到人民公园为自己征婚,一位家长曾对郭盈光的高学历着急,“你看她读到硕士,没什么用。女孩子不要读太多书,读个大专、本科就蛮好的。嫁出去,嫁完生个小孩,也挺稳定的,多好。读了好多书,把自己都耽误了,现在很难配,相当难配!”
这位家长的表述体现了一种典型的父母思维,理想型的媳妇应该是性格温顺,懂得操持家务,相夫教子过稳定生活的。“傻白甜”大致是指一个人单纯、善良、性格温顺,这与一些父母心中的理想型“媳妇”的特征是部分重合的。
这种对女性的期待只是一部分家长的态度,女性独立、男女平权之类的声音也已充分驳斥了此种择偶标准。本次事件中的男子说出“优秀女性反而不好”、“只喜欢傻白甜”这样的话,可能是囿于个人的观察及亲身经历。这样的声音更多存在于年纪较大的父母一辈人中,不代表所有人的声音。
是否优秀,是否有房车,这些标准都是贴在人身上的标签,这也是为什么相亲角牌子上的“儿女”有种被售卖的感觉。两个人能否走到一起,更重要的是双方在婚恋观、价值观等方面是否契合,而非表面的“门当户对”。
这位男士的言行刺激到一些观众的原因在于,他表述中的“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来说”、“只喜欢”有些以偏概全的意思,可能会让一部人觉得“被代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