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年为了印度洋的出海口发动阿富汗战争,为什么不从伊朗方向进攻?

首先我们来看看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时间:
1979年12月27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再来看看同期伊朗在干什么?
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宗教领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16 21:21:16

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苏联,为了解放全人类,成为蓝星上最富侵略性的国家

1970年代,美苏争霸还在各条战线上角逐,苏联全面处于攻势,美国则渐入守势。

苏联传统的四大扩张方向:芬兰方向、东欧方向、远东方向基本在苏联控制范围内,唯有中东方向苏联没有突破。

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但由于阿拉伯国家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屡战屡败,作为后台的苏联影响力也日渐衰弱。

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下决心与以色列、美国交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并把苏联势力赶出了埃及。

眼瞅着在中东的影响力不断式微,苏联已深感忧虑,而阿富汗方向的变故,对苏联来说打击尤其严重。

1970年代的阿富汗和伊朗,一个苏联小弟,一个美国小弟。

二战前的阿富汗,长期是英国的实力范围,从沙俄到苏联,对阿富汗一直没敢下手。

二战后,英国没落,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因为普什图人的问题准备大打出手时,苏联迅速抓住机会介入。

苏联宣布支持阿富汗,以打击亲美的巴基斯坦,并迅速把阿富汗拉入苏联的怀抱。

二战后,阿富汗一直由查希尔国王统治,但内政外交颇受苏联影响。

随着勃列日涅夫全球扩张的野心不断加剧,1973年到1979年,苏联在阿富汗搞了2次政变,原因也很简单,被推翻的人不是很听话了。第三次政变是阿明搞的。

第一次:国王的表弟达乌德推翻了国王,第二次:塔拉基推翻了达乌德,第三次:阿明又推翻了塔拉基,

而同期的伊朗处于巴列维国王统治下,此时的伊朗是美国在中东最铁杆的盟友,关系极其密切,甚至不低于以色列和美国的亲密程度。

阿明的再一次自立门户,催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念头。

苏联几次扶持新的代理人,但最终都与苏联渐行渐远。

阿明因为不满塔拉基的极端亲苏,于1979年9月14日发动政变,杀死了塔拉基上台执政。

阿明清洗了政府内的亲苏势力,并向美国伸出橄榄枝,要求苏联势力从阿富汗撤出。

随后,阿明与苏联的关系迅速恶化,在经过2个多月的“外交战”后,苏联终于撕下了和平的面具。

苏联不愿意阿富汗成为下一个“萨达特”,勃列日涅夫决定,除掉阿明,用苏联的军事力量来亲自扶持一个亲苏政权。

从1979年11月初至12月底,苏联驻阿富汗军队就开始大规模调兵遣将,在开战前就基本控制了局面。

12月27日,大批苏军全面围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重点目标,并向阿富汗全国进军,1周左右即全面控制阿富汗。

而阿明在总统府指挥卫队与苏军激战3个多小时后战死,他的4个妻子和24个子女,只有一个女儿活了下来,其余全部被杀。

而1979年的伊朗在干嘛呢?

1979年,巴列维国王倒台,霍梅尼在全国的欢呼声中回国并掌握最高权力,伊朗全国人民的宗教情绪非常狂热。

由于和伊拉克存在教派、领土等矛盾,两国的关系剑拔弩张,磨刀霍霍,全力备战,再加上狂热的国民,两国都是个火药桶。

这个时候苏联如果去碰伊朗,没有任何意义,伊朗的武器装备不逊于苏联(作为美国亲密盟友,伊朗获得的美国装备都是最先进的),伊朗的体量是阿富汗的好几倍,历史上苏联对伊朗也没什么经营,很突兀地进攻伊朗,胜算太低了。

当然,最终结果还是教训了苏联人:阿富汗是一个帝国坟场。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