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射机枪,有12.7毫米和14.5毫米两大系列,其中,14.5毫米是苏联及原华约军队所特有的,其弹药改进自二战时期的捷格佳廖夫PTRD–41以及西蒙诺夫PTRS–41这两把当时非常有名的反坦克
高射炮打在身上的感觉是怎样的?当然不会好受。
斯皮尔伯格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后半段就有这么一段比较真实的描写,德军使用了一门20mm的单管flak38防空炮对正在炸毁虎式坦克的美军士兵进行了射击,车上的倒霉蛋顿时被打得断手断脚,半个班的精锐空降兵瞬间就这么报销了,场面异常残酷。
截图看下细节,20mm机关炮果然不同凡响,中弹者被打出了碗大的创口,组织液喷溅而出,要多血腥有多血腥。
在这狂暴的火力面前,大兵们毫无反抗能力,哪怕是德军最低一级的防空火力,也不是普通单兵能够抵挡的,弹丸穿透、破片爆炸,令当事者如同懵掉的木偶,然后被一块块的撕碎肢体。
实际上,斯皮尔伯格的这段画面并非纯粹的影视杜撰,影视组为片中的武器做过大量的研究,尤其对武器的性能、发射威力都做过相当程度的测试和调查,他们在一些模型上取样了武器的威力,然后将它们依样体现在影片中。
不过影片中的Flak38 20mm来自于一个叫“Second Battle Group”的英国二战历史研究学会,它已经没法发射了。所以剧组找到了一些美国的军事收藏着,参考取样了他们的美军厄立孔20mm机关炮,二者的威力相差无几。
(有一则传闻是剧组拿几个摆成人样并穿了衣服的冻牛腿测试了20mm厄立孔的威力,然后根据牛腿被爆的样子设计了坦克上被打死的大兵形象,但找不到更多资料证实)
至于高炮对人的效果,则在单纯的射击测试外,又参考了不少军人和亲历者提供的战场印象,许多二战老兵参与了剧组的制作。比如有1944年底在阿尔萨斯-洛林一带作战的老兵,他提供资料描述“德军经常用20mm的防空武器对付盟军,哪怕它们是被禁止的。”
实际上,为了减少电影的血腥度所造成的不适,避免影片陷入嗜血审美,剧组还大大降低了flak38的火力,它的真实威力足够在头几炮就扯碎一具人体,并将剩余几个掀翻在地。
德军在二战期间生产最多的火炮就是flak38 20mm防空炮,它一边构成德军的低空防空体系,一边成为各种战斗里的压制火力,以代替MG42口径不足,德军缺乏大口径重机枪的问题。
如果嫌这种火力都不够足的话,那么德军还有另一种将flak38 20mm四联装的Flakvierling 38,火力×4,打在人身上那真比粉碎机还恐怖。
现代高射机炮就不要有更多幻想了,它们的射速已经说明了一切,被打中的人体就只能打码了。
还有这位小哥的测试,它拿AR500反器材枪和20mm炮弹进行了一次对防弹插板的攻击测试。
射击距离很近,他在远处用一桶水将插板给顶住了,并放上了高速摄影机,以记录下子弹的表现。
“轰”的一声靶子应声而倒,嗯,十步穿杨。
高速摄影机记录下了这瞬间发生的一切,防弹插板被轻易的贯穿,然后子弹发出了瞬间爆破的火光,继而将水壶连带大量液体一起喷溅了出去。这要是人体,铁定打哪哪变饺子馅儿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