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的德国防军是如何对待苏军战俘的?

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 开始实施后,在德军闪电战的快速突击下,苏联红军一度溃不成军,再加上德军装甲部队大纵深大迂回大合围的作战方式,因此在战争初期俘获大批苏军官兵。比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4 18:41:46

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 开始实施后,在德军闪电战的快速突击下,苏联红军一度溃不成军,再加上德军装甲部队大纵深大迂回大合围的作战方式,因此在战争初期俘获大批苏军官兵。比如7月9日结束的明斯克战役,德军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俘虏苏军324000人;而9月26日结束的基辅战役苏军损失则更加惨重,乌克兰地区的西南方面军基本被全歼,被俘人员高达652000人。

仅这两场战役,苏军俘虏即达100万人,据统计,在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军战俘的数字比其他各国加一起的总数还要多,大约有575万余人。

在这一庞大的俘虏数字中,有近380万人是在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一阶段被俘的,即1941年6月22日至12月6日期间,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亦在这一时期被俘。显然,在战事正在进行中以及德国国防军迅速向前推进的情况下,要求他们认真照顾这么一大批俘虏是比较困难的,但问题是,德国人根本没想为此付出任何努力,德军故意不给战俘提供食物,也不允许沿途居民对战俘给予任何帮助,在那个寒冷的冬天,大批苏联战俘因此活活饿死或者冻死了。

如此糟糕的境况连德国的的部分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部长罗森堡于1942年2月28日致信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元帅,对国防军战俘营的粗暴管理方式提出抗议:“在德国境内的360万苏联战俘,全劳动力只有几十万人,许多人不是饿死,就是由于气候的折磨而死;甚至在战俘押送战俘营的途中,也不许老百姓给他们东西吃,许多战俘由于饥饿劳累跟不上队伍,被就地枪决。枪杀战俘是当着饱受惊吓的当地百姓的面进行的,尸体就弃在原地,他们这样做,根本不从政治上考虑问题。”

实际上,有些事情凯特尔也无能为力,苏德战争爆发不久,党卫队保安处就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达成一项秘密协议,由保安处负责“甄别”苏军战俘,保安处臭名昭著的特别行动队队长奥仑道夫在战后的供词中承认:所谓甄别,就是将所有犹太人和苏军政工干部一律调出战俘营,秘密处以死刑,并且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采用这个办法。

甚至于被“甄别”后决定枪决的苏军战俘,也在运往党卫队集中英的过程中因为饥饿和疲惫而沿途倒毙,秘密警察头子缪勒干脆下达指令:自1941年11月9日起,俄国战俘凡是无活命希望因而连短途旅程也不能走动者,以后无需运到集中营处死,并非是秘密警察有恻隐之心,缪勒的言外之意,要求国防军就地解决,以免被德国民众看见,战争,就是如此残酷。

1942年初以后,德国人深知短期内已无希望打垮苏联,长期战争必然造成后备劳动力极度缺乏,因此放弃了前期屠杀和虐杀战俘的政策,开始利用他们进行重体力劳动。希姆莱对党卫队手下的解释是:“俄国战俘饿死累死几万几十万,是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但是在目前,由于丧失了劳动力,这种情况却是可惜的”,于是得给战俘们提供有力气干活的食物。到1944年以后,大约有75万名苏联战俘在兵工厂和矿山、农场劳动,连凯特尔提出在战俘身上烙印的建议也被废除了。

看过一些纳粹在集中营虐待苏军战俘的书籍和资料,包括各种活体实验等等,因会引起答友眼睛不适就略过了,包括从事各种劳动的战俘,也会因为疾病和反抗遭到看守人员的虐杀,种族观念的洗脑,意识形态的不同,恐怕也是德军对苏联战俘的暴虐程度远超盟军战俘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国防军手上也是不干净的。

1945年战争结束时,苏军和盟军解放战俘营被俘人员时,得以生还的苏联战俘大约有100万人,另有被批准释放和加入伪军(党卫军或什么“俄罗斯解放军”)的约有100万人,饿死、病死或冻死的有200万人以上,其余的100多万德国人没有做出、也做不出来什么交代,根据德国方面的书面记载,党卫队保安处屠杀的战俘是67000人,然而这个数字肯定是不准确的,许多战俘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德国人对战俘的残暴自然引起了苏联红军的极大愤怒,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被俘的91000名德军官兵在莫斯科游街后,被押送着步行前往西伯利亚的战俘营,途中冻饿至死的也不在少数,其惨象与1941年押往德国的苏军战俘无二,乃至于苏军攻入德国本土后的一些过激行为,显然也是有目的报复。

1945年春夏之交,大批战败德军尤其是党卫军部队,纷纷向西逃跑以便向美英军队投降绝非偶然,毕竟作贼心虚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