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分不清圣母与好人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确认一下“好人”和“圣母”的含义。
“好人”粗略分为三个含义。
第一:品行端正,行为善良的人。
第二:身体健康的人。
第三:有和事佬,和稀泥的意思。
这里毫无疑问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01:13:44

首先我们来确认一下“好人”和“圣母”的含义。

“好人”粗略分为三个含义。

第一:品行端正,行为善良的人。

第二:身体健康的人。

第三:有和事佬,和稀泥的意思。

这里毫无疑问是取第一种解释。

圣母则也粗略分为三种含义。

第一:天主教徒称耶稣的母亲玛利亚。

第二:旧时迷信的人称呼某些传说中的女神,有时也会有具体的实在的人物。比如女巫,神婆。

第三:君主时代对皇太后的尊称,比如宋 苏轼 《上清储祥宫碑》:“大哉! 太祖 之功、 太宗 之德、 神宗 之志,而圣母成之。”

这里好像都不符合问题语境中“圣母”的意思,可见“圣母”一词更多的是指网络用语。

不过也并非毫无收获,至少我们知道了“圣母”和“上帝”一样,在基督教尚未传入中国的时候,就有了诸多含义。倒是基督教大行其道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潜意识里,把这两个词当着特定名词。不得不说有喧宾夺主的嫌疑。

作为无神论者表示“呵呵一下”。

小弟不才,结合各种语境,诸多事迹,以及“好人”的定义,来解释一下网络用语中“圣母”的含义。有不当之处烦请各位指正。

既然是两个相对的词,那么“好人”的含义有必要深入解析一下。“品行端正,行为善良的人” 这个解释中有诸多的定义和要求。“

品行”从属道德规范。而道德又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比如《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於智谋,当今争於气力。”

可以道德是一种保障社会次序,维护众人利益,从而约定成俗的社会契约。可见道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代相适宜,是有弹性有张力的。

所以大家不要用现在的要求去为难古人,也不要用古人的要求来为难今人。

“端正”和“行为”比较好解释,不歪不斜不偏离要求,正直无邪,这就是端正。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这就是行为举止。

“善良”是指 纯真温厚不怀恶意,常有怜悯之心,是一种发自肺腑,不掺杂个人利害的高贵品德。无怪雨果说“善良是世间罕见的珍珠,善良的人更优于伟人。”

综上解析,“好人”的定义就清晰了。“不偏离道德准则,不侵害他人利益,有怜悯之心纯真温厚,发自肺腑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人。”

MD突然发现好人的要求未免太高,貌似大多数人都做不到。不妨降低一下要求 “不侵害他人和公众的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他人服务。”这应该就算是好人了。嗯,是一种利他的行为。

接下来说说“圣母”的含义。在各种事件中,“圣母”又被称为“圣母婊”,与“绿茶婊”一样在“婊界”异军突起。毫无疑问这两个词都是贬义词。再者圣母的“圣”字非同寻常,有高高在上,凌驾他人的语义。

综合各种事件不难看出,“圣母”们通常把自己的三观当成放之四海皆准的“普世价值”,为此不惜无视他人的利益,不闻非同的声音。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他人身上,从而沾沾自喜,自我陶醉,自以为从此功德无量,人格得以升华。比如无视自然规则的各种“动物放生”、强行闯入高速公路,引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的拦狗事件。

如此看来“好人”与“圣母”的分别就非常明显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是社会动物,也是利益动物。把不同的利益放在不同的位置,成就了不同的人。

好人把他人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圣母”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他人之上。一种是利他,一种是利己,这就是他们本质的分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