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本人观点如下:
老旦艺术大多宗李多奎的李派,李鸣岩、兰文云(兰大姑)、王梦云的艺术水平显然高于赵葆秀、袁慧琴。
众所周知,京剧老旦艺术发展至今,都离不开两个关键人物,就是龚
当今的京剧唱老旦的好像分成两大类别,一个是学唱坚守老李多奎派的一些艺人,比如:李鸣岩,兰文云,王梦云等,另一类的被称作“摩登老旦”,她们基本都是李金泉的徒子徒孙,提倡新的老旦唱法,不但唱法上大步迈,豪迈激昂,而且她们的唱法中基本没有老旦特有的“苍音、衰音”,所以,被戏迷戏称为“大嗓青衣”“大嫂子老旦”,他们个个嗓子极冲,唱法也是激昂慷慨,但就是没“味”。
对于老旦的装扮上,她们也“大胆革新,突破传统的“束缚”!她们为了舞台和演员个人的美,不愿意把自己画老,画衰,她们要漂亮!在化妆上画眉,画眼线,画红嘴唇,漂漂亮亮,光彩照人,把老旦打扮的和过去春楼的老鸨子差不多,我这话可不是揶揄谁,过去的老人,就是说中国传统的老年妇女在装扮上都力求端庄素雅,大方得体,古代,只有妓院的妈妈才会打扮的花里胡哨,描眉画眼的去以招揽客人。
有位男老旦前辈就说过,过去演完戏,老旦卸妆最快。现在就不能了,胭脂粉比旦角搽的还多,慢慢洗吧。
那么,这种新派漂亮老旦被称作“摩登老旦”,这一词是从王树芳那里开始叫出来的,因为她就是老旦搽粉的先驱之一,后来被一些所谓的“小李派”传人发扬光大了。说起这个小李派,也不知道是他哪个学生喊出来的,不过大家用派的三大特性衡量一下其实是完全不够格的,就两出小戏《罢宴》《李逵探母》就能成派?这立派也太简单了吧,若是这样,那老旦能立一堆派,起码谢宝云,卧云居士,王玉敏,都不比李金泉差。
综上,艺术的发展是在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技巧的前提下才能算发展,若把前人的好玩意儿都改没了,留下的却是些杂七拉八的玩意儿,这种改革是前进了呢,还是后退了呢?大家自己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