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一些励志的人物,熟记下来。需要多读书多记录。此外,要多搜集报刊杂志网站的最新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摘选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分析归类,应用到文章里。需要多读多看多记。下
敲黑板,划重点!
1.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先生——叶嘉莹
叶嘉莹先生出生于书香世家,然而彼时家国多难,叶嘉莹年轻时就已尝遍人生酸楚。她年幼时钟意于诗词,随恩师顾随学习时,更是“一字不漏记下先生所讲”。正是几十年一日地潜心学习,叶嘉莹先生才有了诗歌方面的精绝造诣。解放战争结束后,叶嘉莹先生被迫迁往台湾,1974年才首次回国,激动的她写下了一首1878字的长诗。
叶嘉莹先生育有两女,长女及长女婿不幸遭车祸去世,幼女一家定居加拿大。如今,叶先生孤身一人长居于南开大学,九十高龄仍亲自为学生们讲授诗词,传扬古典文化。
94岁时,叶先生向南开大学裸捐财产1857万,95岁时,再度捐献1711万。
今日中国若有先生,那一定是叶嘉莹。
落脚点:爱好、勤学、爱国、无私奉献、高山仰止
2. 咏絮之才,何足挂齿?——谢道韫
谢道韫,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年幼的她面对纷纷扬扬的大雪,
吟出了“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一名句。世人皆知她才气逼人,却鲜有人知道她超脱古代女子束缚的个性与超越男子的巾帼气概。
谢道韫嫁与王羲之次子王凝之为妻。王谢两家英才辈出,却没想到王凝之只是个庸才。谢道韫与王凝之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她直言不讳地对叔父谢安说:“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王凝之任会稽内史时,他所管理的辖区出了叛乱,没想到王凝之竟然只是闭门求道,祈求神灵保佑。谢道韫劝谏几次,王凝之都一概不听,谢道韫只好自己亲自招募数百家丁,加以训练。会稽城破,王凝之及其子女皆被杀死。唯有谢道韫怀抱幼孙,持剑杀贼,还大声呼喊:“大人们的事,跟小孩无关,要杀他,先杀我!”贼人敬服于谢道韫的忠烈,对其秋毫无犯。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写诗著文度过余生。
落脚点:独立精神、气节、挣脱束缚、无畏、生命与大义
3. 危乱而见忠良之节——柳如是和钱谦益
钱谦益是明朝末年朝廷重臣,文坛领袖。风尘女子、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亦才华横溢,两人诗文唱和,日久生情,结为夫妻。不久,清军入关,山河破碎,北边大片国土已入敌手。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柳如是劝负责防守南京的钱谦益一起投河殉国。钱谦益起初答应,然而临河之时,却说:“水太冷。”钱谦益拒绝投河,且强行救回了想要投河的柳如是,更率领南京诸大臣投降清军。钱谦益降清失节不说,还不听柳如是的劝告,偏要去清廷谋求一官半职,柳如是拒不同往。钱谦益没想到自己在清廷不受重用,半年后只得托病回家。第二年,钱谦益突被逮捕押往京师,柳如是带病随行。柳如是全力奔走斡旋,还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钱谦益最终获释。
乾隆年间,乾隆亲诏钱谦益列《贰臣传》。民国时期,梁启超先生作《柳如是别传》。
落脚点:气节、爱国、选择、危乱时刻见真性情、生命与大义、身份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