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伯爵》:胸怀宇宙的人
文/南方
2018年3月14日,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剑桥的家中逝世。享年76岁。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
《树上的伯爵》:胸怀宇宙的人
文/南方
2018年3月14日,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剑桥的家中逝世。享年76岁。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渐冻症),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唯一能动的只有两只眼睛和三根手指。
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还研究了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霍金之于普通人的真正意义所在,是他的身体限于方寸之地,他的思想通乎宇宙之极。是思想对身体的超越,是精神在时空中的顽强展开,是某种超越性存在的生生不息的生长。
《树上的男爵》中的主人公柯希莫与霍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为了追求理想,在树上度过了常人无法想象的一生。
卡尔维诺(ItloClvi是意大利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以想象诡谲,风格多变,擅长杂糅实际和幻想以及抽象的哲学和科学观念,并诉诸具体生动的叙事方式呈现,而闻名国际文坛。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人们带来深刻影响。
一、疏离
《树上的男爵》的故事大意是:为了捍卫自我的完整,反抗家人用虚伪繁琐的贵族礼仪压抑自己的天性,柯西莫男爵从12岁开始,直到65岁死去,始终生活在树上——不忘初心,惟己是从。
乔布斯曾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要有勇气追随心声,听从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成为的样子。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然而,名言之所以成为名言,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去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现实生活中,人总逃不开责任、规矩、情感等重重枷锁,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比如彼亚乔,因惧怕责罚而勉强吃下蜗牛,不敢坚持自我,一生做着他人期待中的“自己”。而
柯西莫则敢于反抗,甚至直接上树,过起离群索居的生活,越过围墙,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保持距离,做更真实的自己。
二、坚守
起初,父亲警告树上的柯希莫:“反叛行为不是用尺度可以衡量的,有时以为只迈出了几步,却永无掉头回返之机了。”
然而柯希莫回答:“我认识我的路,我知道我要走的路!”
他还说:“人如果不能充满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能拥有一切。”
一个人甘心情愿地给自己立一条严格的规矩,并且坚持到底,因为无论对他还是对别人,没有这条规矩他将不是他自己。
在树上,柯希莫把这份坚持埋藏在内心深处,不再和任何人谈论。他认为:“基于某种内心的执着追求的事业,应当默默进行不引人注目。一个人如果稍微加以宣扬或夸耀,就会显得很愚蠢,毫无头脑甚至小气。”
卡尔维诺认为,现代人的个性被抹杀了,而且被压缩成“预定行为的抽象集合体”。在我看来,“上树”这种行为属于意识个性的反抗,是个体对传统社会预定行为的反抗,意图通过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用艰苦磨砺完成自我,实现非个人主义的完整。
生活在树上,疏离人群,是对自我、对理想的坚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样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值得敬佩。
“上树”,卡尔维诺为什么认为这是条通向完整自我的道路?因为柯希莫既可以坚守自我,又可以奉献人群。可他是否能成为我们的榜样?
逝世已久的卡尔维诺无法解答我们的问题,他只是出谜人,而解谜,只能依靠我们自己。 在解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先认识完整的自我——它既有求真求美的理想,又有乖戾反叛的冲动。如实地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树上的男爵》虽是童话故事,其实就是歌颂英雄坚守的品质,是歌颂英雄的现代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