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免疫抑制剂”,要注意哪些副作用?

随着剂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清除率下降,血肌酐、血尿素氮增高,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肾功能可逐渐减退,甚至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2.诱发感染
移植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尤其与糖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01:26:22

免疫抑制剂是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皮肤真菌病等。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及其副作用:

1,糖皮质激素类如泼尼松和强的松,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真菌感染等,主要副作用是可引起代谢紊乱、导致激素性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

2,环孢素和他克莫司,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也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临床应用度很高,它们主要的副作用是具有肾毒性;3,环磷酰胺别名“癌得散; 副作用为食欲减退、恶心,一般用药3~4周后导致脱发,停药后可再生。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引起中毒性膀胱炎, 长期应用可致男性睾丸萎缩、精子缺乏、妇女闭经、卵巢纤维化、畸胎,所以孕妇禁用。

4, 中药类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杀虫、止血等功效,是目前比较可靠的中药类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是恶心,口干,呕吐,黄疸,肾功能损害。

免疫抑制剂副作用比较多,如果疾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应该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并定期复查,检测血药浓度,在保证药物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