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就是大白话吗?为何感觉意境深远?

白居易的诗本来就通俗易懂,有老妪皆解之说。正因为大白话,才接地气,也是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细微,才能写出如此有生命力的好诗。好诗根植于民间,有情感,有民众基础,才能流传至今。野火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4 02:35:1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公元786(或787)年,十六岁的白居易,进京(长安)拜谒诗人顾况。顾况戏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及读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嗟赏曰:“道得个语(写得出这种诗),居亦易矣。”遂广为延誉。(唐·张固《幽闲鼓吹》)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春草、远芳、晴翠的反复咏诵,赞叹其貌离离,其质勃勃,其情萋萋。营造了春草萋萋无边,别情远远无限的意境。用春草比拟别情,最早应是汉代淮南小安(一说刘安)的《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五代李煜又用春草比拟离恨“离恨恰如春草,更深更远还生”(《清平乐》)白居易更是把别情离恨发挥到了极致。

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饰,但不失清新、隽永,如同出水芙蓉,高雅脱俗,风姿绰约。言迩而意远,意境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文辞质朴,言语平实,正是白居易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诗风。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强调文辞要质朴而径直,言语要平直而切要,事情要准确而真实,体裁要顺达而灵活。

《赋得古原草送别》,完美地诠释了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正像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评价的那样“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即元稹诗风轻佻,白居易俚俗,孟郊冷峭,贾岛瘦寒。信乎!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