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一下,皇室族谱都能查到刘备这个只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正史上并没有这个说法。而刘备沦落到织席贩履主要是因为他父亲死的早,之前刘备这一支日子过的不错。
在《三
在封建社会,国人对于修建族谱历来是极其重视的。每隔一定的时间,家族内便开始组织拜祖先、修族谱,把新出生的男丁添到族谱上。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增加族内的团结,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在法制不健全的动荡社会,族内团结一致势力才会强大,抱团取暖才能少受外人的欺负。
平民对修谱尚且如此重视,更不用说皇族了,皇族有专人负责修谱。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也是有据可查的。
汉皇室的宗谱上能查到刘备,刘备为何还会沦落到织席贩履?这与当时的分封制有关。
一
汉代建立后,刘邦釆用分封制的办法,把地方上的治理权分封给功臣和他的子孙们。
各地的侯王及其子孙就靠封地的税收生活,只要没有什么大错,分封地是可以世袭的,能传给本支的后人。
按照封建社会的世袭原则,一般是传嫡传长的原则,即嫡传的长房子孙是第一继承人。
比如在徐州地区,已陆续发掘出十四座汉王墓和五座彭城王墓,从众多王墓发掘证实了史书上对传序的记载,徐州这支王族的传承十分有序。
到了刘备所处的三国时代,刘氏家族已延续了三百多年。经过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刘邦家族二十世的子孙也出世了。
能继承家业的嫡传长子长孙毕竟是极少数,众多的偏支子孙必然会被边缘化,逐渐地平民化。
刘备爷爷的运气还不错,曾做过县令,父亲早死,自此家道衰落,刘备织席贩履也就毫不足怪了。还好的是,刘备有本族的叔叔刘元起资助,他还上了学。
由此可见,这种传嫡传长的办法也有弊端,就是次房和庶支的子孙逐渐地边缘化。刘备只所以落魄的原因也就是在此。
二
或许是吸取历朝的教训,为了不让皇族人过得太难堪。清代时,不但皇族会得到照顾,政府对那些旗内的八旗子弟也有安排。旗人高人一等,吃国库的人数众多,国力不堪,这也是清政府快速灭亡的一个原因。
照顾族人国家的负担会加重,甚至会带来亡国之患。不照顾吧,好多族人会过得像刘备一样困难,看来皇帝也是不好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