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1.每天把自己仍在图书馆里。因为图书馆里很多人都在学习,把自己放入那种氛围里就容易受他们的影响,变得更容易自律。就像在网吧里不打游戏
当下的中国大学教育确有很多弊端。有些在学生个人,有些在大学教育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大学生的放任自流,沉迷游乐,一度成为普通现象。
其实,十年寒窗,拼进大学,实属不易。大学才是开启人生的关键一步。可中国的大学生一旦迈进大学的门坎,那种空前的放松和自由,被突出和放大。由于自律不足,由于素质教育的缺失,由于目标的导向机制没能健全管用,许多大学生成了享乐和“混日子”的代名词。
怎么学会自律?可能有些人会批评我的偏激。这没什么,说出来大家可以讨论。
首先,大学教育要坚定坚持严进严出。这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招。只有这样,中国的大学教育才会走出大学越办越大,学生越来越多,而质量越来越差的怪圈。这虽不是大学生自律的范畴,但可以倒逼大学生的自律行为。
其次,强化目标导向,制订好大学学习的目标安排。作为学生是钢性的自我要求。目标可以微调和修订,但必须围绕进行。有目标才有方向,向方向努力才有动力。学校应鼓励支持,做好帮扶和督导,纳入奖励和推优的制度安排,坚持不懈。
其三,严格操守自律,完善人格品格。大学阶段,才是一个人的人格品格的“痕迹”烙印阶段。大学生要做有目标有理想有才华的有用之才,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有爱的情怀。要通过学习和丰富的社会实践,凝炼出能够感悟的“精华养液”。只有这样,才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走出校门,才有可能是一名合格人才。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学生再自律,都是小概率的行为,只有学校和学校外的大环境好了,才有大学生自律形成的强大空间。大学生的成才之路,实际上靠政府和社会文明关切中完成。这二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