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收复台湾是明军最侥幸的一场战役,天灾加人祸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都是满遗黑大明的套路而已。
实际上,郑成功打台湾是稳操胜券,只是过程艰苦了一些。
首先,双方实力不对称。
郑成功有2万5000部队,大部分都是参加过实战的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9 09:09:33

郑成功攻打台湾的战役,的确是非常侥幸的胜利。因为即使是敌我力量差距悬殊,也打得非常吃力。若非荷兰人自己的因素,可能会酿成一次军事惨剧,进而让郑氏集团提前毁灭。

郑成功之所以要发兵台湾,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大陆沿海已经没有继续发展下去的希望。随着清朝开展海禁政策,仅仅拥有金门和厦门两个岛屿的郑氏,已经陷入了经济危机和粮食危机。如果再不开辟新的地盘,那么军队可能就不战自溃。

同时,来自台湾方面的情报也误导了郑成功。让他以为岛上有非常丰富的资源,而且易于开发。所以,他完全将台湾当成了一个聚宝盆,视为自己的后路。后来打下台湾,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事情。因为在当时人眼里,台湾不久资源有限而且开发难度很大,根本比不上同样很晚开发的吕宋。

有意思的是,占据台湾沿海几个地方的荷兰人也觉得当地没有太多利益可以争取。所以东印度公司其实已经决定减少在台湾的投资,并在几年里慢慢执行从台湾后撤的战略。所以台湾全岛的守军加起来也不足2000人。防御重心热兰遮城,虽然是按照欧式棱堡标准建设的。但施工选址时候就不怎么用心,不仅建造不达标,还存在致命的水源不足问题。

所以,在郑成功的2万军队上岛后,荷兰人基本上就是瓮中之鳖。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坚守堡垒,等待增援或敌人先撑不下去。

然而,不仅是东印度公司对台湾不重视,连派来增援的舰队指挥官也不觉得台湾是需要急救的地方。在从今天印尼的巴达维亚出发后,遇到一点挫折就选择了跑路。此后直接丢下公司给予的目标,准备去攻克澳门作为补偿。这样,就将岛上守军的外援全部断绝。

但即使这样,郑军的粗糙攻城技术,还是很难拿下堡垒本身。尤其是在炮战中,被荷兰守军的火炮教做人。最后还是熬到守军的饮水耗尽,出来主动投降。如果上述两个问题当中的一个没有发生,那么郑成功就没有能力打下台湾。

所以,郑成功拿下台湾的过程中,运气成分占了很大比例。郑氏在台湾也没有获得他们期望的资源。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补充粮食和人员,连自己舰队的损耗都没有办法补齐。物产的匮乏还让招商引资的贸易计划也无从实施。

这些困境都让郑氏在台湾的20年里饱受折磨,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了叛逃到清朝一边。最后在施琅的舰队攻克澎湖后,本岛的抵抗意志就全部瓦解了。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