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可以理解为对婚姻生活的恐惧。这种恐惧会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来分析。生理方面,主要是生殖系统的发育、性功能强弱的问题。如果发育欠佳,会担心婚
说到现在有很多人不愿意结婚,害怕进入婚姻。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是父母婚姻是不幸福不快乐的。观察到的周围亲戚朋友同学婚姻不幸福。所以害怕进入婚姻,因为自己的婚姻未来也是这样不幸福,不愿意重复这种不幸的婚姻。
第二人们对对方行为赋予的意义,如果经常是悲观的,消极的,很容易影响这个人对婚姻的看法,进而很难进入婚姻。比如,你的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回家晚了,你会赋予什么意义呢?有的人就会认为他在外面一定在外面干坏事。那你就心情不爽,当对方回来之后,你就会逼问对方干什么坏事儿去了,为什么不早点回家?那对方有可能是因为工作忙,或者是应酬交往,当被你误解了之后,也会非常生气。于是发生矛盾。如果双方不会沟通,矛盾积累的越来越多,最后导致冷漠疏离。
第三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误解。比如找伴侣就要找那个完美的人,然后所有婚姻中的问题都由TA来解决。但是因为找不到这个完美的人,所以不想进入婚姻。还有一个误解,进入婚姻之后,必须保持和在父母家一样的待遇。比如我在父母家从来都不干家务活,为什么结婚要干家务活呢?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结婚。
那怎么办呢?
第一,你父母包括你周围的人婚姻不幸福,但是你不一定,你可以和他们活的不一样。你可以去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可以去学习如何经营婚姻和亲密关系,从而收获一个幸福的婚姻。
第二,调整你对人们的行为赋予的意义的方式。比如对方回来晚了,你非常担心对方,你可以告诉对方你对他的担心和关心,那这个时候对方也会向你表达歉意,忘了提前告诉你,让你担心了。因为关系都是相互的。所以调整心态,去对对方的行为赋予积极的意义。
第三,你永远找不到那个完美的人。但是你可以找到那个合适的人在婚姻中磨合,幸福的婚姻是需要磨合的,没有哪个婚姻是一帆风顺的,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去面对这个矛盾,不回避不逃避,你们会随着你们沟通的深入,但愿理解和懂得对方。
另外一个误区:在结婚之后要保持和在父母家一样的生活水状态。这说明这个人不是在找伴侣,而是在找父母。也就是说虽然这个人外表是成人,但他的内在是处在不成熟的状态,也就是说处在一个孩童状态。婚姻和亲密关系是两个成人的事儿,在婚姻中任何一个人是孩童状态或者两个人都是孩童状态这个婚姻都不会幸福。所以想要进入婚姻,首先你要完成个人成长,先让自己的心理状态处在一个成年人的状态。我们看到很多人进入婚姻之后,从谈恋爱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对象,到结婚的时候婚礼怎么办,新房怎么布置,到结婚之后仍然在父母家吃饭,有了孩子,父母给带。就是说这个婚姻不关自己什么事儿。这个婚姻是很难幸福的。如果你真的不想长大,那你真的可以选择不婚。
所以在婚姻中,就像舒婷的诗《致橡树》一样是两棵大树并肩而立,共同应对生活中的风雨,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观点不同的人,以及你们的每一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