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听真话还是假话?
想听假话,好,给大家讲讲假话。
毛文龙能统一全球,崇祯早就该让位给他。因为毛文龙是东海龙王的女婿,有夺天地造化之功,鬼神莫测之术。他能呼风唤雨,召唤黑龙、
这个问题其实是因为明末的史料缺乏权威性引起的,恐怕题主的问题不会有标准答案。可以确定的是毛文龙本人没有左右战局的能力,能影响辽东局势的是他带领的东江军,这两者虽然可以视为一体,但其实并不相同。换言之,如果东江军不乱,杀了毛文龙并没有害处,东江军要是乱了,毛文龙活着也没用。老朽其实一直很反对把局面系于一人之身,那不科学,也不符合史观。
上面是老朽在百度地图的截屏,右下的红色圆就是东江军驻地皮岛附近,蓝色圆是关宁军驻地宁远,绿色圆是后金都城沈阳。可以明显看出东江军和关宁军一东一西钳制住了后金,如果这两支部队互相配合好,是完全可以将辽东局面稳定住的。
但这两支军队配合的非常不好,站在后世的上帝视角看,关宁军没有主动求战的欲望,因为他们成军思想就是用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除了守住自己的家当,他们其实没有太多战斗欲望。而东江军是一支半军阀部队,由毛文龙一手组建,长期孤悬海外,不太认同别人的管理。他们有战斗欲望,但那是因为其实他们长期得不到军饷,需要靠劫掠生存下去。
所以后金进攻锦州、宁远时,东江军会上岸袭扰,客观上迫使后金没法全力向西南攻击,主观上他们也必须出击谋求生路。后金一旦回撤,东江军马上收缩,不会太过硬拼,他们没有和八旗兵正面刚的本钱。这其实就有点后世游击战的味道了,虽然东江军有很大程度的不得不如此。初期后金没太明白先后手,所以总是打宁远和锦州防线,频频被折腾。之后皇太极上位,他是一个聪明人,反其道行之,上来就先打朝鲜,把东江军彻底压制回海岛上。这期间关宁军果然没有出兵袭扰,天启七年之后,东江军其实已经没有太多上岸袭扰的能力了,但只要东江军还在,清军就很难全力出击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毛文龙不死,辽东局势不会快速败坏的原因所在,但老朽更原因理解是东江军的作用,而非毛文龙一人的作用。
再后来袁崇焕就上岛矫诏把毛文龙给杀了,毛文龙被杀一事的说法很多,老朽就不罗列了。只说那几个直接原因,跟朝廷伸手要钱要多了,报假账;不同意文官监军,不服管;多用私人,有独立倾向。其他什么准备投降皇太极之类的都是没有实证的事儿,老朽不敢随便污人清白。这件事如果不带情绪的说,袁崇焕做错了两样,第一是不该矫诏杀他,因为和法律不符,影响太坏;第二是杀了他后没有安顿好东江军,他把东江军分成四个部分,这四协又不相互统属。然后又变成两协,确定了统属关系,可是统领这两协的人分别是杨继盛和刘兴祚,一个是毛文龙故人,一个帮助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此举无疑是在挑拨东江军内斗。这个举动让东江诸将完全分裂,一直内讧不休,从崇祯二年毛文龙死后,一直到崇祯十年东江军覆没,几乎没有了任何作用。
所以老朽的拙见是,毛文龙之死对辽东的战局影响不大,但东江军的内讧对战局影响很大。因为内讧之后东江军不少将领投降了清朝,非但没有再牵制敌人,反而让清朝壮大许多。比如孔有德,他给清朝带去了舰队、大炮和工匠,极大强化了清朝的海上运兵能力和攻城火器威力,让清朝可以对山东进行劫掠;再比如尚可喜,把广鹿、大小长山军民掠劫一空,并一手覆没了东江军,让清朝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至于这帮人在进攻南明时起的作用就不用说了,封了两个异姓王足以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