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听课能力的人,往往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常常会学得更快,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所以,听课能力强的人大都学习不错。那么,如何才能培养、提高一个人的听课能力呢?
01 学而思
只会
培养孩子的听课能力,应该是说想让孩子会听课,课堂上学习更有效率吧?这其实也就是要培养孩子课堂学习能力了。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课堂学习能力呢?
第一,我认为先要培养孩子对书籍的感情。
古语有云,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古代的骑士为了更好的人马配合,协调,所谓达到人马合一的天人境界,要怎么做呢?平时跟马吃住生活一起,细心伺侯,调教。
万物皆有灵,书籍也是有感情的。要学习的书本带在身边,拿在手上,有意识地,空闲时就拿出来看两眼,开卷有益嘛。日久生情,不久就会发现,看书本也不是那么无聊,再有就是自己的知识越来越牢固,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对更多知识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书也越看越多,也越能静下心来看书,爱读书的习惯也随之养成。
当然刚开始要自我强制,有意识慢慢引导,养成。它可能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所以切不可操之过急,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得不偿失。
第二,了解现在将来的需要,树立对生活学习的责任感。
有人说学习,就要有兴趣,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才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这个不敢苟同,当然兴趣爱好所在,确实对更好的促进自主学习,但是太过理想化,难以实现。
人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少,而偏于一两门的多吧。初中笔试科目有9门,确定有人会对语教外政史地生理化同时都感兴趣吗?这应该是多么强大的存在啊!真的有可能吗?就算世上有这么博爱的人存在,为数也应该不多。
我们的教育面向不应是极个别的几个存在,而是全体学生。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需要,树立起学生的责任感。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读书和不读书少读书有什么不一样?究竟要不要读书?该怎么读书?孩子们只有充分了解了自己现在将来的需求,责任感,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坚持学习中去。
第三,学习先搞好预习。
要想培养学习听课的能力,好习惯,需要和责任感是大方向,大道理。学习还需要满足感和成就感来不断的推动。搞好课前预习就是其一大助力。
学习先做好预习,可以让学习更有针对性,预见性,更有效率。先预习了,对内容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可在课堂上更多的学习掌握重点,更多的关注突破难点,大幅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再有就是预先做好了预习,可以让你在教师新授的课堂上游刃有余,快人一步,满满地收获荣誉感,成就感。掌声和鲜花是最能激发人奋发向上的。
第四,课堂上要守纪多学多向。
一个高效率的课堂必须是一个有秩序的课堂。不管是学习气氛热烈的课堂,还是安静学习认真作业的课堂,它必须遵从的是有序。所以课堂上一定要守纪,遵守课堂的规则。一个闹哄哄,乱嘈嘈,相互都是不利影响的课堂,教师不可能可以上好课,学生也不可能听好课的。
学生到学校就是来学习的,教师职责就是教学解惑的。所以学生不懂不会是正常的,一定要学会在课堂上多学多问,学习不应该有害羞,学不好才没面子。课堂上能掌握的就在课堂上掌握,这样才能让学习更加从容,自己更加自信。
第五,独立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
作业是对课堂听课能力和所学知识掌握的自我检查和巩固,一定要学会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对自己学思做的锻炼,培养自己如何利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试想一下,在课堂作业时,在考试中,自己下笔如有神,龙飞风舞,思路通达,遇题解题,做完后,环首四顾,众人皆忙独我完成,自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那认真学习的动力来了,劲头就会更足了。
第六,劳逸结合,学会休息。
培养学生的听课能力,爱学习,那么就一定不能让其对学习产台厌烦情绪。人无论如何高兴致的做任何事,持续时间太才,就容易视觉态度精神疲倦,容易懈怠,久而久之,则易生厌烦之心,主动逃避。
所以注意孩子的劳逸结合,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自我控制,自觉有节制的适当休息,娱乐,游戏来适度的放松,然后能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但是前期一定要家长帮助控制适度,养成自制的好习惯后还须家长长期督促。主要是这事情伤不起呀!
培养孩子学习听课的好习惯,主要在立规,引导,养成。教师精心教导,家长认真督促协助,这事就一定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