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纠正一下提问者的问题,大清华夏版图,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大清就是大清,华夏就是华夏,满清入关并没有按照华夏礼制来统治中原,华夏已经被满清灭亡,所以明亡之后华夏民族的口号一直
首先纠正一下提问者的问题,大清华夏版图,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大清就是大清,华夏就是华夏,满清入关并没有按照华夏礼制来统治中原,华夏已经被满清灭亡,所以明亡之后华夏民族的口号一直就是反清复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什么要恢复,因为满清把华夏灭了,所以华夏民族不承认满清的统治的。
乾隆没把中亚并入满清,是没有这个实力!
我们过高估计了清朝的实力。满清入主中原,北方实际上是和蒙古联姻结盟,南方则是依靠汉族官僚地主管理,因为满清的政治文明还处于蛮夷状态,无法继承大明王朝高度发达的政治经济文化遗产。
因此表现在政治上,实行满汉分离两个系统进行管理,满族需要逐渐从部落贵族联盟过渡到皇权,才能同汉族官僚体系相适应,所以中原和南方主要须依靠汉族官僚进行官僚;
在军事上,实际上明朝实亡于内部,因为满清入关时八旗兵力不足十万,是无法征服中原的,主要仍然依靠明朝投降满清的官兵进行的,比如吴三桂 尚可喜 耿精忠等军阀流寇。满人的江山全都是明朝的汉奸帮打出来的,因为明朝内部的问题都烂透了,明朝的文官和武人集体做汉奸,满人就利用 了明朝的内部矛盾。满人打仗根本不耐打,好几万人去打准格尔,被蒙古人团灭,打不过蒙古,就离间蒙古,利用蒙古内部矛盾。明朝光吴三桂一只力量都可以打败满人,李成梁不养 寇自重的话,明朝打满人跟打狗似的,满人打俄罗斯人也打不过,连打个缅甸都打得这么窝 囊,打缅甸过后,国运就开始下落了。因此以乾隆的所谓十大武功而论,都是耗费时间长 军事成本高 伤亡损失大才惨淡取胜。相比明朝万历的三大征,虽然土木堡之变对明朝损失惨重,但对阵蒙古骑兵仍然是小菜一碟。
在科技上,为了压制汉族造反,将明朝发达的手工艺科技、军事科技给予销毁隐藏,提倡骑射,不敢使用火器火炮技术,因为怕汉族用来造反,造成军事科技水平低下。左宗棠去新疆平叛,看到明朝墓里挖出来的火器,都比英国人的还先进,当时就精神崩溃了,哭了。关键还是奴贼防汉才导致中国科技停滞。而不 是中国没跟蛮子们学习才落后的。蛮子们之所以领先,则是因为他们继承了明朝的技术。
因此,所谓的康乾盛世,只是蛮夷部落在继承大明王朝遗产上的回光返照,一旦大明王朝留下的红利用完,满清就迅速陷入黑暗和落后之中。
因此,整个清朝一代,边疆造反叛乱此起彼伏,因为蒙古 朝鲜 新疆 西藏 越南 日本等国都是承认大明天子体系,承认大明王朝是宗主国,同满清是平起平坐的藩属国,现在满清入主中原继承大明天子体系,原来的蛮夷部落一跃成为天朝上国,各个藩属国都是不服的,因此,满清采取了和各藩属国联盟安抚的方式来维持中央帝国的权威。但仍然出现大小金川、准格尔、西藏、苗民、伊犁、台湾、越南等民族和地区的叛乱。
因此在内忧外患情况下,乾隆征服中亚还是不可能的。因为,征服中亚需要越过准格尔汗国,准噶尔战争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式打响,一直到乾隆二十年(1758年)才宣告结束,长达70年如果算上准噶尔部噶尔丹继位后从1679年就开始的不断扩张战争和准部被平定后引发的大小和卓之乱,整个过程长达八十几年。一个部落汗国就耗费了康乾盛世两代人的时间。准噶尔被清朝平定之后,长期受到准噶尔压迫的中亚主要国家哈萨克汗国重新成了中亚代表。可是哈萨克汗国对中亚的控制很不给力,内部根据不同的民族成分,一分为三,成了玉兹(Juz)三部。后来,其中两部加入了俄国,一部成了清朝的囊中物。
这样,中亚就形成了俄罗斯和满清对峙局面,一直到清朝后期,俄罗斯逐步推进,满清步步溃败,逐步退出了中亚阵营,固守在新疆一线等到晚清的时候,要不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可能新疆也保不住了。
因此,乾隆时代是不可能把中亚并入版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