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操心俄罗斯,不如多关心关心欧盟吧。
打持久战,看一个国家还能挺多久,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该国的物资有没有短缺,物价有没有飞涨。
如果前线打仗,后方物价没有飞涨,民生物资有保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已经持续有两个月的时间了,俄军仍在继续进攻,乌克兰仍在艰苦地抵抗,满世界要援助、要美元、要武器。
以俄罗斯和乌克兰悬殊的军事体量和经济体量,似乎全球绝大部分的人都愿意相信,乌克兰必败无疑,俄军必将是最后的赢家。
不过,这种论调,只是对当前俄军所取得战绩的一种推测,如果俄乌战争长久地持续下去,甚至打了1年时间以上的话,俄罗斯还会赢吗?届时的俄罗斯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在他所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中,虽然受到一定的损失,但一定不会输,在手握全球最庞大的核武库的情况下,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尊严和安全发展利益,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俄军主动退缩或败下阵来,将会对俄罗斯的国际话语权和军事威慑力产生前所未有的压力,美欧甚至可以得寸进尺,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这是普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因此,无论如何,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包含核武器在内,普京一定会领导俄军走向胜利。
当然了,俄罗斯军事上的胜利,背后却是以消耗经济实力为代价的。
我们知道,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西方几乎悉数站在乌克兰一边,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这是自二战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
比如没收俄罗斯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冻结俄罗斯央行220亿欧元资产,严禁对俄出口科技产品等战略性物资、禁止进口俄罗斯油气能源……
这种制裁只要长期持续下去,对俄罗斯经济、人民生活、社会生产秩序就是不可忍受的打击。
在能源领域,鉴于俄罗斯与欧洲国家天然的临近地理位置,使得欧盟成为俄罗斯能源的最大进口国,贡献了大量的俄罗斯GDP。可随着乌俄战争的持续,欧盟逐渐减少、甚至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将会减少一千多亿美元的能源收入,欧盟这份缺口,俄罗斯暂时还无法找到相当规模的替代买家;在俄罗斯以能源出口为经济支柱的情况下,欧盟的抵制和制裁势必会拉低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届时他的GDP总量说不定会滑落到全球15名以下。
在金融领域,俄罗斯外汇储备中,欧元、日元、英镑、美元等西方货币仍占据多数,使得俄罗斯要想达成国际交易离不开这些西方货币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现实,难以逃脱西方的金融制裁。就拿俄罗斯上市企业的股市来说,冲突持续了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莫斯科交易所和伦敦交易所的俄罗斯企业市值蒸发了八千三百多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俄罗斯一半的GDP体量,损失有多惨,可想而知。
在货贸领域,虽然俄罗斯的油气、煤炭、粮食等方面拥有巨大的体量,能实现自给自足,可是这些基本都是原材料,像工业成品、电子元件、半导体、机械等全都依赖进口,就连军工武器的相关零件也需要进口,他的制造业产品进口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远高于俄罗斯自己一千多亿美元的制造业产品,侧面印证了俄罗斯对外货贸进口的依存度。在美欧等西方国家集体对俄罗斯中断工业产品、科技产品、半导体供应的情况下,一方面会影响到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会干扰俄罗斯的军工武器装备生产,对俄罗斯国防实力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本来俄罗斯的经济水平就与他的大国地位不相符,GDP体量已经下滑至11位,落后于韩国、意大利、印度、加拿大这类影响力较低的国家,连俄罗斯的审计署署长也说过,俄乌战争会使俄罗斯的经济萎缩10%以上,世界银行也做了预测,俄罗斯GDP将会下滑11.2%。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俄罗斯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没有强健的经济规模,就无法持续支撑他的军工体系,最终的结果就容易从“军强经弱”演变成“经弱军弱”的局面,没了军事威慑力做后盾,将是俄罗斯痛苦日子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