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找到一个程序员等级的划分,挺有意思的。
IT领袖:年入过亿(例如任正非、马化腾、李彦宏、丁磊、马云等,包括期权股票以及投资理财等收入。)
IT大哥:年入千万(级别次于以
我在网上找到一个程序员等级的划分,挺有意思的。
IT领袖:年入过亿(例如任正非、马化腾、李彦宏、丁磊、马云等,包括期权股票以及投资理财等收入。)
IT大哥:年入千万(级别次于以上几位大佬的公司老板,不缺钱,普遍对上一条里的人物羡慕嫉妒恨。)
IT精英:年入百万(各IT公司副总裁级别人物,包括COO、CTO等,大多为职业经理人,赚够前就跑。)
IT人才:年入50万(各IT公司总监级别人物,有房有车,生活压力相对较小)
IT工程师:年入20万(高级经理级别,有房贷,生活压力大)
IT民工:年入10万(经理级别,基本无房,学会装波一,生活压力大)
码农:年入6万到10万(工作三四年,租房,继续混日子)
码奴:年入3万到6万(工作一两年,租房,混日子)
码畜:年入低于3万(刚毕业的,租房,傻乐)
码农的本意是辛勤耕耘代码的农民,就像社会底层农民一样。处于一个公司金字塔底部,廉价且基数大,但是又不可或缺。靠自己双手创造代码来养活自己,并给金字塔上层提供养料。
总之,码农就是程序员自我调侃的产物。在中国做一个程序员,应该没有人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很体面,不会认为自己是个白领,可能跟偏向于蓝领。在无法突破这个阶级地位的时候,只有使劲贬低自己的职业,才不会有什么心理包袱。不过,就类似黑人之间的自称或者互称,喜欢以此自称的程序员并不见得能容忍其他人这样称呼自己。
还有一种引申说法是,国内程序员不论薪水如何,的确很苦。许多人长期被迫加班,最后甚至会成为一种自愿的习惯。可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并未因此而提高,就像千百年来用惯锄头和镰刀的农夫,很少有人会想要去学习、改进自己使用的工具和习惯,甚至对于新兴的思潮和方法抱有非理性的抵触情绪。每天的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把别人已有的东西按照自己的(甚至不是自己的)的需求装配一下,没有什么创造性。这就是常常说的农民的局限性,如果码农能跳出这个局限性,成长为具有先进思想的工人,码工也就是研发工程师,那么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将会开启新的篇章。
不管怎么说,我们是一群热爱编程,坚持code的人,这也是我们进入和坚持在这个岗位的本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