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自己的人格形象,想变成别人,不惜去模仿伪装,为什么,怎么办?

因为,没有明白自己的优点。想变成某一种人,却迷失了自己,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只有认清自己才可以。那么如何认清自己呢。多尝试不同的事情。寻求改变,本就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7 08:06:07

寻求改变,本就是自我蜕变的开始。

首先要明确人格的实质。

人格就是一个人的个性。通过行为、语言、为人处世的方式等多种途径表现出来,最终形成一个立体而丰满、稳定而统一的个人形象。所以,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不是单一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人格是会发生变化的,这种变化大多数时候是主动的,也有一小部分是因为外在的极端刺激而导致的性格突变,甚至会导致精神疾病以及生理疾病的出现。

主动的人格改变。

环境因素在人的变化中至关重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居移体、养移气”、“屁股决定脑袋”……

这些谚语或俗语都在形象的印证人类在环境改变中自然而然进行的性格转化真实存在。在上海金融圈混了一年,即便我仍然固执的保留着自己东北人的秉性,但在朋友的感觉中,我还是不可避免的变了。无论是格局,习惯还是看待事物的方式。

好在,这种改变在目前来看,还是积极、正向的。

被动的人格改变

这就不在赘述了,每个例子背后多多少少都跟着伤痛和离合,不说也罢。

人格的伪装

如果有过被动入镜的体验,往往会在观看录像时感觉有一些陌生,无论是举止还是外在形象,总是与照镜子时的自己有些出入。

这种差异,是因为人在照镜子时所看到的是经过“伪装”、调整后的自己——嘴角微挑、眉梢上扬,眼神冷冽清澈,嗯!俨然这条街最靓的仔!然后信心爆棚地蹬上新款AJ1,出街去邂逅小姐姐,最后在街角咖啡店的橱窗中,被余光扫到的自己打回现实。

冷静下来想一想,除了独处的时间,我们似乎总在伪装自己。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