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7月1日零时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由现行军地双重领导调整为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那么预备役部队调整意味着什么?从以下几点解读。
一、什
自2020年7月1日零时起,预备役部队全面纳入军队领导指挥体系,由现行军地双重领导调整为党中央、中央军委集中统一领导。那么预备役部队调整意味着什么?从以下几点解读。
一、什么是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复员退伍军人为主要成分,按照军队统一编制编组而成的武装组织。士兵退伍后必须服预备役,服役年限为三十五岁,预备役军官达到平时服役最高年龄时(最大年龄55岁),应当退出预备役。预备役不是民兵,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有军旗,有番号。民兵则是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
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离开部队后自动转入预备役,预备役师、团实行统一编制,通常按地区编组由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组成,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现役军人作为骨干。预备役部队平时参加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战时转为现役部队执行作战任务。据退役人才网统计,目前为止我国预备役部队数量达到1000万人,这在全世界是数量规模最大的。
二、预备役部队调整意味着什么?
预备役未改革前是由军地双重领导,实际情况是预备役依靠着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建的,平时地方也疏于管理,预备役训练也是应付了事,军队主要抓现役部队,对预备役部队训练也只是走个形式。最终导致军队和地方都不太重视这支部队,导致预备役失去了意义。
此次的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跨军地、跨军兵种、跨领域,影响面广、时间要求紧,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调整之后有利于强化党中央、中央军委对预备役部队的集中统一领导,符合党管武装、姓军为战的根本属性,推进了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一体建设和运用。
通过调整,那些从部队退伍的优秀人才也能有更好的训练机会,杜绝了地方懒散作风。加强了军事化管理。预备役部队能真正的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后备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