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帝汶,是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的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
东帝汶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帝汶,是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端的岛国,包括帝汶岛东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欧库西地区以及附近的阿陶罗岛和东端的雅库岛。西与印尼西帝汶相接,南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
东帝汶曾经被葡萄牙殖民统治,1975年后爆发内战,之后被印度尼西亚吞并。1999年8月,公民投票决定脱离印尼独立,2002年5月20日正式独立。
东帝汶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大部分物资都要靠外国援助。农业还大量采用刀耕火种方式,导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东帝汶近海的石油天然气开发极大地补充了政府的收入,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澳大利亚。
西帝汶包括东帝汶地区和安贝诺以外的帝汶岛其他土地,属于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省的一部分,面积约15850平方公里。西帝汶属地还包括罗特岛,印度尼西亚最南端岛屿,位于西帝汶的西南部。西帝汶的最大城市和主要港口是古邦。西帝汶地区的主要宗教是天主教(56%)、新教(35%)和伊斯兰教(8%),大约有140万居民,其中一些人是1999年东帝汶爆发动乱时期逃难的难民。除了官方语言印度尼西亚语外,西帝汶当地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主要经济为农业,主要生产玉米、大米、咖啡、椰干和水果。林业亦为主要产业之一,生产桉树、檀香、柚木、竹和红木。
16世纪前,帝汶岛曾先后由以苏门达腊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国和以爪哇为中心的满者伯夷王国统治。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帝汶岛。1613年,荷兰势力侵入,于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排挤葡势力至东部地区。18世纪,英国殖民者曾短暂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兰恢复对帝汶岛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签订条约,重新瓜分帝汶岛。帝汶岛东部及欧库西归葡,西部并入荷属东印度(今印尼)。二战时期,帝汶岛被日本人占领。印尼独立后,西帝汶成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