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昭宣中兴?

历史上王朝盛世比比皆是,很多皇帝往往是励精图治,开彊扩土,然后开创王朝盛世,但是西汉的昭宣中兴却显得有些低调特别。为什么呢?因为昭宣中兴特别亲民,做的事情深入百姓人心,比如:重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3-07 12:33:19

昭宣中兴指的是西汉昭帝刘弗陵和西汉宣帝刘询。汉昭帝继位后,仍沿袭汉武帝后期政策,修养生息,加强北方戍防,并进一步改革制度,废黜冗官,减轻赋税。实施爱民的内外措施,将汉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控制,扭转了西汉王朝衰退趋势,使得“百姓充实,四夷宾服”,开启了良好局面,可惜昭帝英年早逝。

汉宣帝刘询被霍光拥立为帝后,因他饱受磨难,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选贤任能,整顿吏治,惩奸除恶。因此他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宣帝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后就主张要严明执法,惩治不法官吏和豪强,因而宣帝在位期间,贤臣循吏辈出,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刘询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并把汉朝进一步推到鼎盛时期。

宣帝注重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役,抑制兼并,在刘询的大力倡导下,各级官吏都将劝科农桑、发展生产作为首要政务。刘询还派农业专家蔡葵为“劝农使”,巡视全国,指导农业生产。宣帝时期还首创设立的“常平仓”用来调节粮价,常平仓的设立,是以国家的财力为后盾、以改变市场供应量的手段来达到稳定谷价,调节市场的目的。这样既能减轻丰年粮价过低对中小农户的伤害,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又使国家常年掌握着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储粮以备灾荒之年,救济贫民的生活之需,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百姓得其便利,国家得以安定,一举而两得。在刘询统治后期,国内经济繁荣,农业连年丰收,谷价创造了汉代的最低价,出现了天下殷富,百姓康乐之盛世。

另外,宣帝在位期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引起匈奴内部分裂,先后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情况,混战不断,相互攻伐。后来发展为匈奴侵略乌孙国,乌孙向汉廷求救,汉宣帝派田广明、赵充国、田顺、范明友、韩增等五将军出塞征战,迫于汉朝威势,呼韩邪单于南下归附汉朝称南匈奴,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率众投降西汉。西域诸国见匈奴降服中国,都望风使舵纷纷向汉朝臣服。汉宣帝乘势留兵屯田,设置府衙。西域都护的设置,不仅是汉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从此之后,西域诸国尽归汉朝版图, 天山南北广袤之土、雄阔之地,终属华夏之疆、中华之域。匈奴也更加衰弱,不敢再与汉朝争锋。北方边境亦不见烽火之警、疆域之患,牛马遍野,人民蕃盛,一片和平景象。

汉宣帝刘询因匈奴归降大汉,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以至后来有了“功成麒麟阁”做为人臣之最高荣耀。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