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都包括哪些单位,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吗?
事业单位改革后,事业单位被分为了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原有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被推向市场转为企业。保留的事业单位一般都
学校是事业单位。不同阶段的学校情况不一样。事业单位按类别,有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共三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必须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有关中央政策规定的依据,明确的授权,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等职权。公益类又分为三种:公益一类如教育、文体、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社会经济服务等类别的单位;公益二类,可由市场资源配置部分资源的,差额事业单位;公益三类,可以由市场资源配置的,也是自收自支的单位。改革目标是,行政职能由行政机构承担、执法职能由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由事业单位承担。
2019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是对照政府权力清单,对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包括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进行清理,按照“能转职能的不转机构,确需转机构的综合设置”原则合理选择改革路径,实现“政事分开”,理顺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让行政职能全部回归行政机关。
学校属于事业单位。具体不同阶段的学校财政拨款形式和支持不一样。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特殊教育专门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纳入公益一类,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二是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幼儿园、老年大学等教育类机构,财政部分拨款,属于差额事业单位。实际上各地执行的不一样,也有的全额拨款,这看各地贯彻落实政策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