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阅读
写作离不开阅读,倘若没有及时输送营养的话,写了一段时间就会没有灵感,这样的话没办法持续写作。
因此,写作跟阅读要同时进行,一般来说,输入10倍才有1倍的输出。
二、
说说自己的想法:
1. 结果导向
凡事都要产生结果的。首先我们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高质量,有逻辑的原创文章,不难,但是要有定向,问问自己我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身份-价值观-行为-能力)
2. 逻辑缜密
定向后确立文章主题方向,婚姻篇,亲子篇,管理篇,成长篇,读书篇,摄影篇,旅游篇。(找到自己的优势资源,主攻一个方向攻到极致,努力才有结果,这是定位)
定好方向后,如何整理文章?写出有逻辑性的文章,必须要知道对方群体是什么类型的人?这类型人员的需求是什么?如果只是一些心灵鸡汤没有实质性的启迪,这样的作者也是会被市场淘汰,而且不会对别人有太多实质价值,最后忙来忙去会发现青春耗尽,白忙一场。
任何逻辑离不开开头,观念,案例,总结。文字内容要有血有肉(情感),案例支撑,最后有上推引导观念结尾引发深思。(什么叫观念?价值观+信念),什么是价值观就是作者的思想,你要带领读者进入的核心思想,你的观点是什么?)
3. 素材收集
老实说,写文章的小目标就是用简单的白话文把一件小事说清楚。 斯蒂芬·金谈了他自己的写作经验,其中第一条,他的经验:多读多写。你可能会说,这也算窍门啊?是的,这是提高写文章水平最重要、最实用的一个建议。多读比较容易。读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读书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自己已经读懂了,想通了,其实未必。等到你下笔写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想得透彻。我们读书的时候思维是发散的、跳跃的,只有动笔去写,你才发现自己的逻辑链条是有缺失的。所以,能不能写得好,跟文笔好不好没有关系。写不清楚,是因为你没有想清楚。这是基本功夫
最后总结:多看书,多旅游,先广博大量涉猎,后精读主攻一个方向,因为涉猎多看问题的面更广,思维敏捷逻辑才能缜密,不会把人带偏。所有文章都要不偏不倚,中庸平衡,这也是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正心,正念,正能量。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行是增长见识,有体悟才有感悟,多读是输入,广博积累,多写是输出,输出是功力,功力怎么来的?日积月累。最后还有一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行万里路中没有识别人来得快,阅人无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一位名师指点还是白费功夫。选择就是定向价值观,努力就是信念。所有说选择的结果大于努力的方向。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学习就是复制高手的思维,模仿高手的行为,学习高手的能力,这一句深深地印在我的骨髓中,来自于教我的一位潜意识演说导师-历史系研究导师李万博导师,无论演说或是写文章都是相通的,最主要是内心有热爱,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