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伊伯带指的是什么?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组成结构之一,是八大行星的同胞兄弟姐妹,是太阳系的最外围区域。
我们知道太阳系内有八大行星,处于最外围的是海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大约38.8个天文单位,在海

本文最后更新时间:  2023-02-26 17:04:06

在我们太阳系中,大多数人都对8大行星比较熟悉,其实在8大行星的轨道之外,也是有很多天体存在的,比如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并非就成了虚无的空间,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平均有42亿公里,然而相对于它外面的柯伊伯带和更外面的奥特星云来说,海王星轨道以内的地方简直就是太阳系的核心位置。

柯伊伯带是太阳系的海王星轨道(距离太阳约30天文单位)外,黄道面附近的天体密集的中空圆盘状区域。这一片区域中也有着很多的星体已经被发现,比如著名的冥王星就属于柯伊伯带天体。

柯伊伯带的假说最初本来是由爱尔兰裔天文学家艾吉沃斯提出,后来美国杰拉德·柯伊伯(GPK)完善了这一学说,后来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一太阳系的独特区域。

柯伊伯发现很多短周期彗星远日点都位于海王星的轨道之外,为了解释短周期彗星的来源,他提出在海王星轨道外存在一个圆盘状的天体密集区,这里的天体主要由水、甲烷、尘埃等组成,不仅有彗星存在,也有一些大质量的矮行星存在,天文学家们认为在柯伊伯带中至少有数百颗矮行星,如今已经发现了数十个,他们主要集中位于距离太阳的38~50天文单位之间,并且几乎每个柯伊伯带天体都含有大量的水冰,也可以说每一个柯伊伯带天体都相当于一个水库。不过这里的天体虽然很多,但是总质量并不大,大约只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10左右。

柯伊伯带的复杂结构和精确的起源仍是不清楚的,一般认为它是来自环绕着太阳的原行星盘碎片,因为未能成功地结合成较大的行星,才体现为远离太阳的柯伊伯带的小天体,这里最大天体的直径都小于3000公里。

温馨提示:内容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