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靖难之役是指的,燕王朱棣与建文帝朱允文之间的战争,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老辣的燕王朱棣获得胜利。南京城破时,建文帝和太子不知所踪,至于建文帝
“靖难战争”是发生在明朝初年一场皇帝和宗室亲王之间的皇室内战,起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终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历时三年之久。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原本的正牌皇帝朱允炆被赶下宝座,而背了三年“逆贼”和“燕庶人”骂名的燕王朱棣摇身一变,成为了大明王朝新的舵手。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前老板的手下都要大换血,那前老板的家属自然更没有好下场。朱允炆有据可查的子嗣共有两个,分别是长子朱文奎和次子朱文圭。那么在皇帝本人殉国的前提下,这两个幼子的命运如何呢?
追封恭愍太子朱文奎
朱文奎,生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10月30日,生母为时任皇太孙妃马氏。是在明太祖洪武朝第一个也是唯一出生的朱元璋曾孙。在《太祖实录》的记载中,朱元璋对于这位出生于“晦日”的嫡长曾孙特别不感冒。所谓的“晦日”是指中国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的三十日,小月的二十九日。但是从已知资料来看你,似乎也查不到“晦日”到底有什么不好的意义。所以这段记录的真实性,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甲寅,皇曾孙文奎生,皇太孙允炆长子也。上曰:“十月,数之终,又生于晦日。”命内庭勿贺。—《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六》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到了建文元年的二月,朱允炆大封亲族。其父懿文皇太子朱标被追尊为曰孝康皇帝,庙号兴宗。嫡母敬懿皇太子妃常氏被追尊为孝康皇后。生母吕氏尊为皇太后,皇太孙妃马氏册为皇后。弟弟朱允熥封吴王,朱允熞封衡王,朱允熙封徐王。而长子朱文奎,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明王朝第二位皇太子。
(二月),立皇长子文奎为皇太子。—《明史卷四·本纪第四》
根据《太宗实录》和《明史》的记载,南京城破的当天,只在皇宫奉天殿找到了皇帝朱允炆和皇后马氏的遗体,至于皇太子朱文奎则下落不明。
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但是在清初历史学家谷应泰所著的《明史纪事本末》中,却只承认皇后马氏死于奉天殿大火之中。皇帝朱允炆率九名随从(包括翰林院编修程济、吴王教授杨应能等)从鬼门出逃。至于皇太子朱文奎,则在其余臣子的保护下从水关御沟出逃。至今在湖南永州新田县石羊镇的史家村还有《史氏族谱》,认为朱文奎当年逃出南京后最终落户在此。
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门失守,长吁,东西走,欲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曰:“不如出亡。”少监王钺跪进曰:“昔高帝升遐时,有遗箧(qiè),曰:‘临大难,当发。’ 谨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齐言:“急出之!”俄而舁(yú)一红箧至,四围俱固以铁,二锁亦灌铁。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程济碎箧,得度牒三张,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袈裟、帽、鞋、剃刀俱备,白金十锭。朱书箧内:“应文从鬼门出,余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七》
直到明朝末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为了凝聚士气,承认了朱允炆一系的皇室身份。朱文奎也被追认为皇太子,谥恭愍。
追封润怀王朱文圭
朱文圭,生年不详,应为建文年间,生母为皇后马氏。南京城破之后,父母兄长都下落不明,年幼的朱文圭倒被燕军找个正着。怎么处置这个尚不会说话的婴儿,成了困扰朱棣的难题。杀掉,显然过于残忍。不杀,毕竟是朱允炆的儿子,难免不会成为后患。最终朱棣将其送到老家凤阳,幽禁于广安宫中,称为“建庶人”。但是根据《英宗实录》,似乎朱文圭一开始并没有监禁在凤阳,但是否一直居于南京或别地,史料未载。
年二岁,成祖入,幽之中都广安宫,号为建庶人。—《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建庶人这一关几乎就是一生,直到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57岁的年纪,才被复辟登基的明英宗朱祁镇释放,人生中第一次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朱祁镇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他通过“夺门之变”将为保卫宗庙和社稷立下过大功的景泰帝朱祁钰给赶下了台,需要通过某些途径也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和正统性。那么释放早已不足为患的建文帝之子,无疑是个一本万利的好方法。
丙辰,释建文君子孙安置凤阳。又敕在廷文武群臣曰:“朕恭膺天命,复承祖宗大统。夙夜忧勤,欲使天下群生咸德其所,而况宗室至亲者哉。爰念建庶人等自幼为前人所累,拘幽至今五十余年。悯此遗孤,特从宽贷。用是厚加赏赉,遣人送至凤阳居住。月给廪饩,以安其生。仍听婚姻,以续其后。庶副朕眷念亲亲之意。”—《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三》
《明史》指出朱文圭在被释放后“未几卒”,这个结论是值得商榷的。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有官员向当时的皇帝宪宗朱见深提出将朱文圭移送至有军卫的城池,或者凤阳旧中书省居住,这样便于看管。最终宪宗以“安置已定”的理由否决了这项提案,但至少说明在被释放十年之后,朱文圭依然在世。
庚戌,巡抚淮扬、右副都御史胜昭言:建庶人、吴庶人等俱置凤阳城中,官军巡护警拆,声闻陵寝,恐或未安。况城池不修,或有不逞之徒一时事出不测,猝难防御。…建、吴二庶人送置有军卫城池处,或凤阳旧中书省,严加防范。庶亲亲之意不失,而防守之虑亦严。—《明宪宗实录卷四十七》
朱文圭何时去世,史书未载。福王登基后,追封其为润王,谥曰怀。
结语:无论是下落不明的朱文奎,还是做了五十多年阶下囚的朱文圭,他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朱允炆为自己政治上的不成熟所付出的代价,不但害死了自己,也连累了自己的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