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在大学阶段读了800本书,我非常建议以他这个标准作为你大学读书的标准。4年800本书,平均3天读2本书,并没有什么压力。
第一,大学生时间比较多
我们不否认大一、大二、大三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经多次提起,他的大学时曾经读过800多本书。然而,他对大学生建议是大学四年至少应该读400本书。
我是一个商务英语专业在读大二学生,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大学四年读多少本书因人而异,没有定量。要根据个人学习专业,兴趣爱好,还有个人近阶段的需求,目标,来确定读多少本书,或者读什么类型的书。比如,我这个学期在超市兼职当促销员,每次上班都要与顾客打交道。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提高销量,拿奖金,我去学校图书馆借了关于销售,人际交往之类书。我看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感觉讲得很贴切,在工作时都有遇到类似情况,对我帮助很大。如果你想学习理财赚钱,就去看看关于理财类书。所以,大学看多少本书,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根据个人需求择书,作用效果更加明显。
2.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各类书籍都要大概了解,但是最终要读“好书”,没有营养的书少看。因为选择一本好书,就是交了一个良师益友。下面科普一下书的类别。哲学类,社会科学类,法律类,经济类,政治类,军事类,文化类,教育类,体育类,语言文学类,艺术类,历史类,地理类,天文学类,生物学类,医学卫生类,农业类等。种类繁多,任君挑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不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淘汰。3.要么多读书,要么多赚钱。年轻的时候,没有资本赚钱,那么就趁着年轻,趁着大学时间充足,积累资本,增强赚钱的能力。我现在正在读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属于文学类。因为学习英语专业,要学习第二外语,我第二外语选了日语。学习一门语言,了解国家文化之间差异非常重要,所以选择文学类的小说,算是明智之举。
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社会很现实,人丑就要多读书啊。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有事没事多看书,做新时代的“知青”。胸无点墨,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社会上容易碰壁,还会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