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祝家庄”与“曾头市”都对梁山造成了比较大的伤害,而它们其实代表了宋朝时期社会上的两种特殊组织。
这些人对社会的危害不亚于“匪患”,甚至犹有过之。
祝家
科举制虽然源于隋唐,却成熟和完善于赵宋之际,这主要是因为印刷术的出现,书籍成为普通的商品,读书做官,一般平民子弟都负担得起,从此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位的垄断,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平民社会,大概和今天互联网出现,又让许多人从读书人变成网民差不多。
在此前,中国一直是皇权和世家大族共治天下,世家大族能抗衡皇权,凭借的就是《水浒传》中的类似于曾头市和祝家庄这样的武装起来的军事庄园,这种庄园的功能和西方的贵族城堡功能相当。
《水浒传》一开始,就是王进因受到高俅的迫害而逃到史进家,而史进家也是一个类似于祝家庄和曾头市这样的庄园。
围绕着这种庄园场景展开故事是《水浒传》一大特色,和《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经过一个个妖怪的洞府来展开故事相似,《水浒传》这样写,揭示了一种深刻的社会变迁。
从某种意义上说,祝家庄和曾头市和水泊梁山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独立于朝廷的地方武装集团,不同的是,梁山泊是靠“忠孝义”,来进行政治动员,而祝家庄和曾头市靠的是封建血缘关系,这种独立于的地方武装力量,都不为朝廷所喜,于是在双方的冲突中,朝廷奇怪地保持了中立。
孙立以登州兵马提辖的身份,率领解珍解宝以及邹渊邹润做卧底进入祝家庄,并不用朝廷的名义,而是以孙立和祝家庄的教头栾廷玉师兄弟的身份来参战,才赚得祝家庄的信认,可见祝家庄也并没有指望过朝廷会派兵来援助。
甚至在这种冲突中,朝廷也许更希望像梁山军这样的流民武装取得胜利,因 为梁山泊这样的组织能通过赎买招安反为朝廷所用,而像祝家庄和曾头市这样的武装组织,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更有拼死捍卫自己利益的动力。
曾头市和祝家庄,在兵败之后的首脑们,全部战死或殉死,就没一个向梁山泊投降的,这和围剿梁山泊的朝廷军官因征剿失败大量向梁山投降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梁山泊战胜了祝家庄和曾头市,相当于有着当时先进纲领的流民武装战胜了落后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部落武装。
说宋朝是历史教科书之外的另一种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可能有许多人不赞同,但宋朝有许多近代社会的特征,却是不可否认的,比如发达的商业贸易,以及庞大的读书人阶层、相对自由的言论等。
梁山泊和祝家庄曾头市的冲突,也像是无产阶级和商业资本家反对封建贵族的过程,是另一种版本的“光荣革命”,现代人说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代,窃以为相当不准确,不只是明朝长期的海禁政策,就算工商税收的占比也甩明朝几大条街。
《水浒传》的作者可能是看到了这种历史发展的趋势,对这种大大小小的豪族庄园的存在都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宋朝一个重要的政治特征就是重文轻武,而书中的所有的庄园主人的子弟,都没有想通过读书和科举获得成功,全部热衷于练武,明显是逆时代潮流而动,作者这样写,透露出了一股浓浓的批判意味。
从一开始的史进的史家庄;孔明孔亮的孔家庄;穆弘穆春的穆家庄;以及宋江的宋家庄;陷害解珍解宝兄弟的毛家庄,都以全部被摧毁和消失为结局。正像是“白茫茫的大地一片干净!”那样的悲剧的意味。
祝家庄和曾头市这种独立的军事和经济的组织的瓦解,意味着流民社会的来临,也为明清两朝极度的皇权专制完成了社会转型,这究竟是进步还是歧路,并不那么容易说得清楚。正如我的解读,只能算一家之言,恳请读者诸君批评!